近日,为期10天,由西安美术学院主办,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共同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秦岭--生态与人文影像作品巡展》在西南民族大学圆满举办。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大秦岭--生态与人文影像作品巡展》以艺术视觉为切入点,积极回应时代召唤,以影像语言重构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关系。展览围绕“影像叙事与文化表达”展开,分为三个章节:“秦岭之脉”展现山体地理结构与自然生态演化,“华夏之根”追溯中华文明的发生原点,“福泽之地”关注生态伦理与现代人居的互动格局。
同时,展览设有特别邀请单元,共展出112位艺术家的摄影作品166幅(组)、视频短片20部、交互作品5套,内容涵盖秦岭所承载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与生态等多重维度,线上线下同步展出。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冯晓伟表示,秦岭如巨龙贯通川蜀与三秦,巡展则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深化了公众对秦岭文化的理解与生态保护意识。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付彬在致辞中表示,秦岭作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承载着深厚的生态意义与文化价值。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在生态认知与文化表达方面的协同努力,发挥影像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影像艺术评论家鲍昆称赞此次展览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化的传承。大秦岭,作为中华文化之根与源流,其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在此得以完美展现,切实达成了国家艺术基金弘扬中华文化的根本宗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璐表示,展览呈现了秦岭独特的生态与人文价值,期望后续巡展不断丰富内容,吸引更多优秀作品参与。
本项目负责人张辉表示,展览将继续在全国多地巡展,向世界展示大秦岭真实、立体、可持续的文化图景。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罗斌表示,展览以秦岭为核心,贯通历史与现实,彰显影像在跨学科文化叙事中的方法论价值。期待展览持续拓展学术深度与社会影响力,越办越好。
本次展览作品以多样的视觉语言呈现对秦岭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深入观察与艺术回应,体现出当前影像艺术在区域文化研究与生态叙事中的方法探索与实践路径。
开幕当天同步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山岳影像与文明表征:多维视觉叙事中的秦岭”“生态保护与人文传承:跨学科视野下的影像实际转型”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拓展了此次展览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据悉,本次展览为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全国大型巡展项目,除本站外,后续还在平遥、郑州、济南等八地展出。
( 秦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