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竹之高洁喻人之气节,当千年竹编技艺邂逅新时代廉洁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25日,在竹编之乡罗定,一场主题为“竹廉雅韵 泷州清风”的罗定市首届廉洁文化主题竹编艺术展开幕。
这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以坚韧翠竹为媒,以经纬编织为介,在篾条的交错与光影的流转间,生动勾勒出清正廉洁的精神图谱,为市民奉上了一场融艺术美感与文化深意于一体的视听盛宴。
罗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童志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媛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成家,市政协副主席陈观明等市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为入围的优秀作品创作者颁奖。
此次展览不仅是竹编主题艺术的展示,更是罗定市纪委监委深耕廉洁文化建设、擦亮“廉润龙城”特色品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基础性工程。非遗代表性项目罗定竹编与廉洁元素深度融合,正是“以文化人、以廉润心”理念的生动诠释。“期待每位观众能从篾条的刚劲挺拔中体悟气节之美,在竹编的严谨经纬间领悟规矩之道,让廉洁自律真正内化为精神底色。”罗定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的寄语,为这场艺术与廉洁的深度对话赋予了更厚重的内涵。
步入展区,竹的清香与艺术的灵韵扑面而来。获奖者们手持奖杯与得意之作合影,作者热情地向嘉宾介绍她的入围作品《清风徐来》:“您看这些篾条,必须选用三年生的罗竹,经过‘九蒸九晒’的锤炼,才能坚韧如剑、挺直不弯。”这件耗时三个月、用千余根篾条精心编织而成的艺术品,将“竹有节而心空,人有廉而德正”的古训立体呈现。每一处经纬交错的纹路,不仅是“破篾成丝、经纬成章”这一古老匠心的无声传承,更是当代手艺人“以竹为骨、以廉为魂”的文化自觉。创作者们巧妙地将工艺细节与廉洁哲理相类比:竹节之“节”喻示气节,竹身之“直”象征正直,竹心之“空”代表无私。这种深度的融合创新,让沉寂的篾条焕发出蓬勃的文化生命力,每一件作品都成为廉洁理念可触可感的具象表达。
这次展览由罗定市纪委监委、市文化馆等单位精心策划,展品既有承载岁月温润、传承百年的实用竹器,也有展现时代审美的创新饰品与艺术景观。多位竹编匠人亲临现场,在淡淡竹香中讲述创作背后的坚守——从选材的严苛标准,到编织过程中对“不偏不倚、一丝不苟”的极致追求。他们的娓娓道来,让静态的非遗技艺瞬间“活”了起来,化为一堂堂可触摸、可共鸣的沉浸式廉洁教育课。
作为声名远播的“中国竹蒸笼之乡”,罗定的竹编技艺源远流长,本次廉洁主题艺术展,正是对这项珍贵非遗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承载百年匠心的篾香与激荡时代的清廉之风相遇,传统工艺便自然肩负起涵养社会正气、浸润时代心灵的新使命。“我们将持续深挖‘竹廉共生’的本土文化富矿。”罗定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干部群众的日常,让崇廉尚洁的理念像竹根一样深植龙城沃土,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磅礴的向上向善之力。”
徜徉于展厅,目光所及是饱含廉洁寓意的竹编佳作,耳畔萦绕的是匠人们关于“正直如竹”的作品阐释。这正是艺术与廉洁最动人的交融——于无声处润泽心田,于细微处铸就风骨,为“廉润龙城”增添了一抹清新隽永、历久弥新的文化亮色。
文 | 记者 郑俊良 通讯员 罗纪宣
视频 | 罗定市融媒体中心制作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