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香港“记忆博物馆”——访香港微型艺术家何国添与蔡璧龙
创始人
2025-06-16 16:30:54
0

中新社香港6月16日电 题:指尖上的香港“记忆博物馆”——访香港微型艺术家何国添与蔡璧龙

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

时代浪潮中,香港城市发展面貌日新月异,许多旧日景象渐渐模糊在时光里。香港微型艺术家何国添与蔡璧龙却用巧手,将香港街头巷尾的人情味,浓缩于方寸之间,珍藏于微观世界。

2025年4月24日,在“细看香港”微型艺术展上,香港微型艺术家何国添与蔡璧龙合作的作品《九龙城寨》精彩亮相。(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 摄

“我们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大的,当时没有发达的影像技术,记忆对我们来说尤为珍贵。”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何国添与蔡璧龙分享了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在他们看来,这些微型艺术作品像一座座指尖上的“记忆博物馆”,不仅复刻旧时光,更留住美好记忆。

记者观察到,他们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感”。何国添解释,有人居住的地方,绝不会是整洁干净的样板房。“真实的生活痕迹,才是我们最看重的。”

为了捕捉这种“生活感”,他们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考古式”资料搜集。蔡璧龙说,在他们一手打造的微型世界里,每处细节都暗藏故事:庙街夜市蒸腾的热气仿佛透过模型扑面而来,褪色的霓虹灯管下,摊主正卖力吆喝招揽食客;九龙城寨层层叠叠的“握手楼”间,交错的电线编织成密网,墙根处斑驳的旧海报在岁月侵蚀下蜷缩起边角。

同为土木工程师,两人的专业背景让他们对建筑结构、比例把握精准,同时也令模型细节经得起推敲。随着时代发展,他们的创作工具也不断升级。从最初纯手工制作,到采用3D打印技术,再到如今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创作,他们不断探索新技术的可能性。

不过,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他们对作品内涵的追求却始终如一。无论是呈现已经消失的城市场景,还是展示风采依旧的地标建筑,他们都致力于展现香港的独特气质。

2019年6月,何国添(右)与蔡璧龙(左)的作品《蓝屋》在西安举行的“香港─小城.满Fun”微型艺术展上进行展示。(受访者供图)

10多年来,何国添与蔡璧龙的作品已经在世界多地展出。“在澳大利亚展览时,一位移居当地的香港老人几乎每天都开车来看,他说我们的作品让他找回了记忆中的香港。”蔡璧龙说。

除了对城市记忆的还原,他们的作品中还藏着有趣的“彩蛋”——何国添与蔡璧龙会把自己、家人甚至一些明星的模型,悄然安放在市井烟火的某个角落。“就当给作品增添点趣味,自己也觉得很好玩。”(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