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裁化的艺术:场有哲学与比较哲学》
创始人
2025-06-16 08:30:48
0

什么是“场有哲学”?

“场有哲学”是由美籍华裔哲学家唐力权(Leroy S. Rouner)创立的一套哲学体系,它试图融合东西方哲学传统(特别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中国《周易》思想、佛教哲学等),以“场”为核心概念来理解存在、关系和宇宙的本质。

核心思想

一切存有皆为“场有”: 这是最根本的命题。唐力权认为,宇宙间没有孤立、独立、自足的“实体”。一切存在物都存在于一个巨大的、动态的、相互关联的“场”之中。这个“场”不是指物理的力场,而是指一个普遍相关的存在境域或网络。

相对相关性:任何事物的存在、性质、意义和价值,都取决于它与“场”中其他事物的关系。没有脱离关系的绝对存在。所谓“实体”,不过是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或“焦点”。

过程性与创生性:“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断演化和创生的过程。存有(场有)是活动,是事件的流变,而非僵死的物质。

身心场有:人的存在也是场有的。人的身体、心灵、意识、情感、价值都是在特定的身心场(个人生命场)和社会文化场中形成和展现的,并与宇宙大场息息相关。

反对实体主义:场有哲学明确反对西方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实体主义”或“实体形而上学”,即认为存在最终是由独立、不变、自足的基本单元(如原子、灵魂、上帝、理念)构成的观念。

什么是“裁化”?

“裁化”(Cairhua / Discretization & Transformation)是场有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关键过程,用来描述事物如何在动态的、连续性的“场”中显现为相对独立、有界限、可辨识的个体或现象。

“裁化”的含义可以分解为:

“裁” (Cai / Discretization / Delimitation / Cutting-Off):

◇意指裁断、区分、划定界限、使之离散化

◇在连续、弥漫、无分别的“场”的背景中,通过某种活动或关系,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单元或焦点。这个过程就像从一块连续的布上裁剪出特定形状的布料。

◇例如:一个生命个体从环境中“裁”出来(获得形体与边界),一个思想从意识流中“裁”出来(获得清晰概念),一个事件从时间流中“裁”出来(获得起止点)。

“化” (Hua / Transformation / Becoming / Shaping):

◇意指化育、形成、成就、赋予形态。

◇指被“裁”出来的那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或焦点,在关系中不断变化、发展、获得其具体形态、性质和意义的过程。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互动中“化”成其自身。

◇例如:被裁剪出的布料“化”成一件衣服(获得功能与意义),受精卵“化”成胚胎再“化”成婴儿(获得生命形态),一个想法“化”为行动再“化”为结果(获得现实性)。

“裁化”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意义:

个体化与现象化的机制:“裁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经验到的世界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有特性的事物和事件构成的,尽管其本质是连续相关的场。它是个体从场中“诞生”并维持其相对独立性的动态过程。

关系性的体现: “裁”依赖于场中的差异和关系(有差异才能区分);“化”更是发生在与其他场有者的互动关系中(互动促成变化与成型)。因此,“裁化”本身就是一个关系性事件

场有本质的彰显:被“裁化”出来的个体,其边界是相对的、可渗透的,其存在和性质始终依赖于场。它并非真正的、最终的实体,而是场有活动的一个暂时性、功能性的“节点”或“形态”。

创造性与限制性的统一: “裁”代表了一种限制、界定、赋予形式;“化”代表了一种潜能实现、动态发展、创造性变化。二者结合,体现了场有活动中形式与内容、限定与创生的辩证统一。没有“裁”,场就是混沌一片,无法认知;没有“化”,个体就是僵死的,失去活力。

宇宙论意义:宇宙的演化本身就是一场宏大、持续的“裁化”过程,从原始未分的“场”中不断“裁”出星系、星球、生命、意识等层级和形态。

理解“裁化”对于把握场有哲学的精髓至关重要,它揭示了场有哲学如何看待世界从“一”(场)到“多”(现象)的生成过程,以及“多”如何始终根植于“一”之中。这个思想与中国《周易》中“裁成天地”、“曲成万物”以及佛教“缘起性空”等观念有着深刻的共鸣。

《裁化的艺术:场有哲学与比较哲学》

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美】 唐力权 著

宋继杰 编

定价:99.80

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5月

内容简介

唐力权是20世纪华人世界会通中西的杰出思想家、非实体主义的奠基性哲学家,他晚年的新道学代表了香港本土的哲学气质和哲学高度。他比较与融通了中西印三大文明及其哲学,创造性地建构了场有哲学,重释了道家和道教思想而为新道学奠基。

本书萃取其五十余年哲思之精华,呈现其以“今西”(怀德海、海德格尔)与“古中”(《周易》《道德经》)批评和超越“古西”(西方传统实体主义)与“今中”(当代新儒家)之哲学努力。在哲学思辨的疆域中,如何突破传统框架的桎梏,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认知图景?《裁化的艺术》以“场有哲学”为核心,开创性地将现象学、过程哲学与东方哲学智慧熔铸一炉,为当代哲学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方法论转向。作者以“裁化”这一动态概念为支点,重新诠释存在与关系的深层逻辑,揭示了现象在特定场域中生成、转化与超越的复杂图景。

作者简介

唐力权,原籍广东省恩平县,1935年生于香港,哲学博士。自1967年起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大学哲学系任教,讲授存在主义哲学、东方哲学和场有哲学等课程,2005年退休,并于2008年移居香港。致力于场有究竟学及当代新道学的哲学探索,并在香港成立场有哲学基金及场有哲学研究院以传播及推广场有文化事业。代表作有《周易与怀德海之间》《脉络与实在》《蕴徼论》等。

目录

总序

编者前言

第一编 场有哲学序论

第一章 《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场有哲学的心法

第二章 异隔、同独与同融:意识心与曼陀罗智

第三章 仁性关怀与匠心匠识

第四章 理性道术、契印形态与文明格局

第二编 蕴徼论

第五章 怀德海与《易经》的时间观念

第六章 从《易经》的观点看怀德海与中国哲学

第七章 哲学沉默的意义:对中国思想中语言使用的某些反思

第八章 蕴徼论:场有经验的本质

第九章 行为、符号和意识——与利科一起思考

第三编 新道家场有论

第十章 裁化的艺术:通往场有的哲学观念

第十一章 无相实有与中国哲学:《道德经》的场有思想

第十二章 “流动无碍”为卓越典范之理想——道家宇宙观及其实用含义中“通”的中心性

第十三章 道家思想中的权能经验及思想——以“道”和“德”为参考的初步观察

第十四章 超切实在与究竟学——道论在场有哲学中的核心含义

东方出版中心瞄准国际哲学研究前沿和世界文明发展进程,自2018年起筹划“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丛书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及国际著名中国哲学学者、瓦萨学院哲学系主任万百安教授担任主编,主要在汉语与英文学术圈内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比较哲学著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廖仲恺被刺杀引发一场政治地震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遭人刺杀...
原创 明... 众所周知,明朝建国初期爆发了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空印案(洪武九年)、郭桓案(洪武十八年)和蓝玉案...
原创 东... 东魏《刘碑造像碑》纸本 142x138 厘米 。 东魏《刘碑造像碑》实际上应称为北齐《刘碑造像碑》,...
原创 李... 印度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这么多年来,印度遭受了各种各样的外族的侵略,这些外族可以统治印度,但是根本...
原创 原... 1776年7月4日,这是世界历史上非同意义的一天,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亚...
原创 蒋... 蒋经国,蒋介石之长子,出生于1910年4月27日,为蒋介石的前妻毛福梅所生。 蒋介石病逝以后,蒋经国...
原创 兵... 我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叱诧风云,诸如成吉思汗等“天之骄子”更是将华夏文明传遍世界的各个...
原创 二...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年轻的建文帝登上了皇位,主宰天下。建文帝年轻气盛,...
原创 曹... 导言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
原创 从... 文/夏瑾钰 编辑/夏瑾钰 前言 公田以家田、官田、学田、义田为其种类,其所有权有无与一般田相同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