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因家族长辈的影响对古兜洪婆山红茶有强烈的兴趣,家族一直坚持着传统的古兜炭火手工茶的制作,为了更好传承和发杨光大,我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传承古兜洪婆山手工茶事业作为终生追求。
今天给大家介绍古兜洪婆山的历史和新会茶文化的历史:在中国5000年的文化历史中而中国的茶文化已经存在4700年了,而我们新会的茶文化口术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已逾近千年。而最早有文字记载古兜山白云茶始于清道光十九年《新宁县志》。后来《赤溪县志》和《崖西志》都有记载。
新会古兜山白云茶就生长于新石器时期遗址:古兜“洪婆山遗址”的山脉,这个遗址就位于古斗村,在2008年当地开展文普工作时,经专家考证发现此地风水特佳,是一个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3000年至4000年,年代为新石器至商周时期。2015年新会区政府已将洪婆山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极具考古价值。因而生于斯的白云茶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具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文旅价值。
由于古兜山白云茶是野生茶其药性比较大,古时侯的人们都把它制作成茶饮用于清热解毒,特别对大肠湿热引起的水土不服症状有着立杆见影的作用,人们为了更好地保存它,用蜂蜜浸泡古兜山的野生白云茶。这古兜山脉特色农产品:蜂蜜浸古兜山白云茶。特别受到五邑地海外华侨的喜爱,从而变成了一种海外华侨回乡探亲必带走的名优茶文化产品。正因为古兜山的野生白云茶的药性大和产量少不宜人们日常饮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就慢慢种植适宜人们饮用的茶品种了。
为什么说古兜洪婆山的手工茶的口味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了。正是新会的水路位于潭江、江西、蓬江等等众多河流会聚集中点,集中一起流入到银洲湖内,从崖门海口注入黄茅海中,正是这独特的咸淡水交界的海洋气候和加上新会独特的稀有矿元素土壤的结合下,从而出产的动植物的内含物质比较丰富,口感香气特别明显。正如我们新会出产的新会陈皮和古兜山脉出产的山草药的内涵物质和香气都非常明显。而我们古兜山脉出产的红茶和白茶也是一样,在市场上的辨识度非常高,品过一次就令人久久回味无穷,再加上古兜红茶坚持着用古兜山脉上千年的客家传统炭火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
我为了更好的传承古兜山脉上千年的传统炭火手工茶,我会更努力传承经营在新会为数不多的三个茶园。我会坚持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确保茶产品的天然、健康、纯正。
我希望今后所有做传统文化产业的手工艺人都能坚持初心不变,更好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也竭力把新会古兜红茶这张名片扩大影响力,助新会文旅事业更上一层楼。
新会古兜山传统炭火手工红茶制作全过程:
①首先采用超过50年古兜山脉的荒野老茶树,而且种植过程中不能采用农药化肥,要做到纯天然。
②必须采用纯手工采摘,采摘后鲜叶不能积压要及时凉开,防止烧伤茶叶。
③精选一芽两叶,而且要采摘生长一周以上的一芽两叶的茶叶,这样才能确保茶叶的内函物质丰富。
④通过天然萎凋,要看天气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决定萎凋的时间长短。
⑤通过观察叶茶萎凋完成后就通过揉捻把茶叶的细胞破碎进行揉捻。
⑥通过短发酵工艺使茶叶的细胞组织损伤,从而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作用,产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形成红茶的有益物质。由于古兜山红茶是一种清香型红茶,和方便长期保存,所以发酵不能重发酵,要使用短发酵技术,发酵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内,以观察茶叶发酵颜色为主,标准为:茶梗全红,茶叶三分青,七分红。
⑦再用古兜山上千年的传统炭火制作工艺进行柴火烘焙。先用柴火猛火把炉具烧到热力达160度,再把发酵好的红茶解锁均匀的凉开1厘米厚度,用纯手工翻炒1小时,然后再把热力调低至80度再翻炒三小时,最后把热力调至45度翻炒四小时,最后利用35度的余热烘焙八小时把茶叶含水量在4%以下。
⑧最后通过多年炒茶经验细心照料下,经于完成了一杯汤色金黄,油亮通透,口感鲜爽,滋甘回味的古兜山传统炭火手工茶了!
制茶传承情况(传承谱系)
始于1894清朝光绪二十年,
第一代:王德信(1874-1942);
第二代:王作猷(1900-1976),随父亲王德信学习茶艺;
第三代:王培创(1929-2017),随父亲王作猷学习茶艺;
第四代:张朝满,王培创女婿,1953年生,早年随岳父王培创学习茶艺。
第五代:王昌林,1983年生,自幼随姑父张朝满学习制茶工艺,现经营茶场,坚持手工制茶与茶道传承。
王昌林,1983年11月出生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古斗古兜村的一个传统手工制茶家庭,自幼学习制茶工艺,能传承祖业,经常应邀出席大型田野调查学术座谈会,讲授《古兜洪婆山茶道》而享誉大湾区。现为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文化专业委员顾问,古兜洪婆山传统炭火手工茶代表性传承人。
徐文泽 罗世雄 梁益华
徐妙语 朱汝明 容可权
林静波 杨海帆 曾国华
林金宁 杨文杰 李炎荣
李锡亮 谢金銮 何光泽
江门市收藏研究会
江门市宝林轩陈皮庄园
韶关市大韶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下一篇:茶道中わび共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