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韵端午,画忆敦煌 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约
创始人
2025-06-01 10:01:15
0

粽香萦绕,草本芬芳。5月31日下午,敦煌当代美术馆、荣庆堂与上海航空假期旅行社共同主办“拾趣YOUNG浦”之“香韵端午·画忆敦煌”活动,以双语文化体验为媒,邀请23位中外友人在香囊手作、壁画探秘与泥板画创作中,品味传统文化与丝路艺术的共生之美。

活动伊始,来自不同国家的友人围坐于香气弥漫的工作台前,荣庆堂传习人团队老师以独门针法演示香囊制作技艺——这门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技艺,不仅承载着江南刺绣工艺的细腻,更融入了传统中药的智慧。

大家在非遗传习人团队的引导下,完成选料、裁料、刺绣、磨粉、填棉、缝合等十大工序。“小小的香囊,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来自土耳其的司娜轻轻将草本填入香囊,说道:“这不是简单的香气,是中国人把智慧都缝进了布里。”

荣庆堂的香囊制作技艺,不是躺在古籍里的密码,而是能戴在身上、融进生活的活态传承。这种将中医药文化与当代设计结合的探索,让非遗在国际友人的行囊中,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芬芳使者。

香气未散,展览导览随之展开。在《境象敦煌》展厅中,21位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壁画为灵感源头,展开跨媒介创作,包括绘画、影像、装置与书法等形式,描绘出一幅当代表达与历史对话的文化图景。

中英双语导览由敦煌当代美术馆导览志愿者亲自讲解,内容涵盖作品背景、创作思路、与敦煌图像的文化关联。许多外国朋友在互动提问环节踊跃发言,表达出对敦煌艺术中当代哲思的兴趣。

泥板画是从敦煌壁画演变而来的在地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壁画的色彩语言,也摆脱了洞窟空间的限制,成为一块块“可以触摸的千年故事”。

活动现场,敦煌当代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老师为大家讲解这一古老技艺的历史渊源。古代画工在绘制壁画前,需在石壁上依次敷上粗泥、麻泥、细泥和白粉等多层“地仗”,是壁画得以千年留存的重要基础。敦煌壁画以其色彩艳丽、历久不褪而著称,得益于所用的天然矿物质颜料。经过研磨、过筛、调胶等工序,这些天然矿物才成为画工手中的色彩材料。

在创作过程中,大家先以铅笔勾勒粽子的轮廓,再运用线描技法,用毛笔蘸取颜料细致描绘。设色环节中,大家依照自己的创意为作品上色,有的选择了传统的红色与绿色,象征着端午节的喜庆与生机;有的则大胆尝试了其他色彩搭配。老师则在一旁引导大家掌握色彩浓淡、笔触轻重与整体搭配。

一块块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粽子泥板画渐次完成。在端午这个节气里,它们作为艺术化的节令意象,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对话方式。

这场跨越千年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既是对端午习俗的当代转译,也是敦煌艺术的创新表达。“拾趣YOUNG浦”主题游活动,以“可感、可触、可带走”的体验,让传统文化成为国际友人记忆深处的东方芬芳。正如活动结束时一位国际友人马克西姆所说的“今天,我体验到了中国的千年文明”。这,或许正是文化传播最动人的模样,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绽放新的光彩,让世界在体验中读懂中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物说话 | “越王勾践剑”不...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文 / 小溪)我的名字叫越王勾践剑,我属青铜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
原创 他...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革命先辈都慢慢离我们而去了,因为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洗礼,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留下了伤...
原创 乔...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帮派”,他们 纵横千里 、兼济天下,他们广结善缘、 互帮互助 ,他们就是曾经辉煌一...
原创 毛...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是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到外求学时,留给父亲的一首诗。 而在...
活该!美国正在自我毁灭,原因让...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
原创 古... 古生物学家在山西发现鲨鱼化石! 山西位于华北地区,是不临海的内陆省份,可化石证明在距今2.9亿年...
原创 曾...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
原创 二... 有记者曾经采访查尔斯·斯文尼少将,询问他二战向日本投掷完原子弹后,一度陷入了消沉,只能用酒精来麻醉自...
原创 他... 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哪里呢?那毫无疑问是陕西了,而且陕西这块地方也诞生了大量的开国将领,而我们主要来介绍...
原创 朱... 星云变幻,世事无常。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王朝,有些王朝是从开始弱到结束,有些则是从强盛一步步走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