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位于华北地区,是不临海的内陆省份,可化石证明在距今2.9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这里曾经也有海洋。
山西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于世,阳泉便是山西最重要的产煤区之一,古生物学家在阳泉的煤层中发现过许多古生物的化石,但是七枚独特的化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经过古生物专家的辨认,这七枚化石属于瓣齿鲨的牙齿,而瓣齿鲨生存于二叠纪的早期。
山西的露头煤矿
煤矿中发现的牙齿化石
阳泉发现的化石并非瓣齿鲨首次被发现,这个古老的鲨鱼种类早在1840年就已经被命名,化石来自英国。后来在欧洲的许多地方以及北美洲都发现了瓣齿鲨的化石,其种类也达到了13种,而阳泉发现的瓣齿鲨牙齿是该物种在中国首次被发现。
瓣齿鲨的复原图
瓣齿鲨的外形看上去与今天的鲨鱼不太一样,反而更像是常见的鱼类,而且是那种比较喜欢趴在海底的鱼类。其实瓣齿鲨并不是狭义意义上的鲨鱼,它们虽然与鲨鱼同属于软骨鱼纲,但是其家族的位置比鲨鱼所在的板鳃亚纲更加原始,所以瓣齿鲨看上去才会比较原始。瓣齿鲨的脑袋圆又大,脑袋两侧有一对大大的眼睛,在它的嘴中长满了坚硬的牙齿,但是却并不锋利。
瓣齿鲨的牙齿化石
参与瓣齿鲨 研究的古生物学家及牙齿化石
瓣齿鲨的身体并不像鲨鱼那么流线,鳍也不像鲨鱼那样宽大而流线,相反更像某些底栖鱼类,这也表明其运动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尽管运动能力捕食很强,可瓣齿鲨依然是顶级杀手,它的体长在3至5米之间,即便放在今天的海洋中也是大家伙。
说到瓣齿鲨的运动能力不强,阳泉的发现或许能够给出相反的结论,因为阳泉发现的瓣齿鲨牙齿与美国俄亥俄州发现的瓣齿鲨牙齿化石非常相似,即便不是同一个物种,也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这就证明了物种出现了跨越大洋的迁徙,尽管二叠纪时期的地区与今天不同的,但是两地之间依然被一片广阔的海洋分割开来。许多古生物学家认为瓣齿鲨是跨越海洋扩散,也就是说它们具有比我们预想的更强的运动和游动能力,但是也有可能瓣齿鲨是沿着浅海扩散的。
古生物学家在展示其研究
二叠纪早期的地球
阳泉发现瓣齿鲨牙齿还是中国第一发现这种动物,对于研究瓣齿鲨的分布和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
瓣齿鲨发现成为封面文章
参考资料:
1.Halsey W. Miller, Jr.; Transactions of the KansasAcademy of Science (1903-) Vol. 60, No. 1 (Spring, 1957), pp. 82-85
2.Report on the Geology of the County of Londonderry, and of Parts of Tyrone and Fermanagh. Memoirs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United Kingdom, district mem. Geol. Surv. Ireland, Dublin, xxxi + 784 pp., A. Milliken, 1843, 784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