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建康 摄影报道) 2025年5月25日,明清唐卡艺术收藏展在苏州九逸艺术空间(金门路1172号4号楼)开幕。展出青年收藏家赵明收藏的明清唐卡艺术精品34幅,展品带领观众领略唐卡绘制的神圣仪轨与矿物颜料的永恒魅力,开幕当天就吸引了众多书画名家和收藏者、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也是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承载着藏族人民千年的信仰、智慧与审美追求。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生动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唐卡的起源可追溯至吐蕃时期,在松赞干布统治时期便已初现端倪。当时,随着佛教的传入,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供奉神灵,藏族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佛教内容,这便是唐卡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卡艺术在吐蕃王朝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到了公元11世纪前后,唐卡绘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规范,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画派,如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玛噶孜画派等。这些画派各具特色,在构图、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共同推动了唐卡艺术的繁荣。
据了解,青年收藏家赵明先生与唐卡结缘始于2010年9月,绿皮火车载着20刚出头的小伙风尘仆仆进藏了,大昭寺、布达拉宫...象磁铁一样吸引着赵明的内心深处,像座、唐卡、佛教的圣物...端祥着,崇拜着,震撼着赵明的心灵,尤其是和一些驴友来到了离拉萨四十余里的夏竹林寺,认识了寺中的活佛,活佛让他参观了窖中的座像与唐卡,这样第一次亲手触摸到唐卡,就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活佛的介绍下聆听了唐卡的历史和文化,首次与活佛的结缘,使赵明对唐卡有着一种敬畏之感,临走时活佛送了8幅唐卡,于是开启了赵明先生收藏唐卡的不归路,一发不可收,每年必到西藏三个月,从山南、阿里、拉孜...大环线一圈开始收唐卡,唐卡这神圣的信物激励着赵明,鼓舞着赵明,千难万阻永向前,15个春秋终于收到了从元到民国的唐卡3000余幅,并给西藏博物馆借展30幅。
此次赵明先生将其一部份唐卡首次亮相九逸艺术空间,每一件唐卡带着青年收藏家赵明的真诚和心血,真谓“滴水知江,莹光映阳”,不吝所爱,与观众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