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由桂林电视台知名主播樊乐主持
2025年5月21日下午,2025漓江文学节核心活动——“在路上”文学艺术共创展于桂林美术馆璀璨启幕。这场由漓江出版社联合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摄影家协会、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办,漓江书院承办的文化盛会,以“跨界融合”为笔,在文学与艺术的交融中勾勒出极具生命力的创作图景,吸引了艺术界精英与文化爱好者的目光,为公众献上一场充满文学艺术魅力与创造力、创新对话式的艺术展。
作为2025漓江文学节的重要单元,“在路上”文学艺术共创展承载着对文学与艺术关系的全新思考,呈现了文字与图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交融的当代。本次展览共设置两大板块:“艺术名家特邀单元”与“招募共创单元”,特别邀请到李舸、周梅生等16位当代艺术名家参展,他们以摄影、绘画、书法、实验艺术等不同媒介,诠释了“在路上”的深层意蕴。
特邀艺术名家作品
“招募共创单元”自3月28日启动征稿至5月4日截稿,短短38天里,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件投稿作品。最终确认入选作品为97件,由指导专家从其中现场选出优秀作品20件。
共创艺术家作品
展览构建"名家领航+新锐勃发"的双重创作生态。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以镜头解构时代记忆,世界遗产影像专家周梅生将历史厚重感熔铸于光影,白晓军、杨科云、滕彬、席华等在地艺术名家以各自独到的艺术风格诠释传统与创新的交融。青年创作者不拘泥于传统范式,有的以数字艺术重构文学经典场景,有的通过装置艺术传递对生命体验的哲思,展现新生代对文艺关系的多维解读。
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致辞
谈及举办“在路上”文学艺术共创展的初衷时,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表示,“在路上”文学艺术共创展延续漓江文学奖“发现文学力量,致敬创作精神”的宗旨,以文学为根基,搭建跨界创新平台。通过融合多元艺术形式,既展现作家作品中关注现实与心灵的力量,更探索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突破路径,实现文学精神的多维表达。
策展人之一、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宪标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宪标向大家介绍策展人团队策展背后的用心与匠心:“‘在路上’文学艺术共创展承载着我们对文学与艺术关系的全新思考。我们试图通过这场展览回答一个问题:当文学走出书本,当艺术突破画框,两者相遇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摄影家协会主席黄平致辞
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摄影家协会主席黄平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此次展览打破了艺术门类的壁垒,尤其是青年创作者的加入,带来了极具实验性、创造力和年轻化的视角,让文学与艺术的融合更具时代张力。”
桂林美术馆书记邱丽萍宣读优秀作品名单
吴双彤等四位获奖代表接受荣誉证书和“奖金车票”
颁奖环节中,策展人之一、桂林美术馆书记邱丽萍介绍了文学艺术共创展征稿情况,宣读了脱颖而出的20件优秀作品名单。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周梅生,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摄影家协会主席黄平,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漓江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张俊显给荣获优秀奖的获奖代表颁奖。
(左起)嘉宾主持人于媛媛与吴启益、丁硕赜、程晓捷、郑小龙四位艺术家畅聊创作灵感与心路历程
艺术家沙龙活动中,共创艺术家们围绕“在路上”主题,分享了如何从文学经典中汲取养分,将抽象的文学情感转化为具象的艺术语言;并对文学与艺术在跨界融合中的创新路径、文学与艺术的跨界共生、“在路上”的创作哲思、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周梅生主讲主题讲座
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周梅生在《一半在书房,一半在路上》主题分享中,以几十年走遍世界80多个国家的拍摄经历阐释:“‘在路上’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移动,更是精神层面的探索。一个摄影家所要具备的条件:独特的学养经历;独到的艺术语言;独立的人格精神。”
来自广西文艺各界的文化人士、艺术家、高校专家、青年共创者和媒体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展览持续至5月28日免费开放(5月26日闭馆),每日9:00-17:00开放(5月23-25日延至18:30)。观众可在桂林美术馆感受文学与艺术碰撞的非凡魅力,见证"在路上"的创作精神如何在不同代际、不同媒介间绽放异彩。
“在路上”文学艺术共创展现场
编辑 | 朱天蔚 、杜渝
校审 | 琪子、胡莹、李梦雨
终审 | 张谦
漓江出版社
世界不远,漓江不老;
一脉清流,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