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頭形器,这是一件造型奇特的良渚文化的头型玉器。
顶部横寛23厘米;高15.5厘米;从上面俯视呈扁三角形。中间突出有一圆孔直通底部。直径4厘米。石像面部为一浅浮雕神人獣面神徽,刻画螺旋纹线条。其余减地部分刻画蛇纹与螺纹交织的纹饰。石像兽眼上部与耳部镂空;双耳上翘,石像脖子呈梯形。脸部一面以帽尖为中轴线凸起,一面平整,两面的纹饰相同。石像上宽9.5厘米,下宽12厘米。可坐立。疑为古人祭祀活动用于拜祭的神像。
这是两件与石像石质工艺相同的良渚玉器。宽大的衣服。高高的帽子虔诚的面容,弓背肃立,似为参加祭祀的官员。值得注意的是,两人的手上,都抱着一件玉琮。一为圆形,一为方形。从中人们能够得到何种启示?值得探索与研究。
似为爬行的虫类。双眼,大耳,五爪伏地,身体部分虫形。身长10.9厘米。
人形牛角兽,从整体造型看,似为一坐姿的人形。但仔细看,弯角,大眼,大嘴,却应为一“人牛合一”的神兽。高10厘米 。
石牛,从背部看,头、角、尾皆为牛形。琵琶形的牛身上刻有卷云纹饰。身体下面有卷曲的四脚,为爪形,而非蹄形。高5.5厘米。
玉鱼, 鱼形。翅,耆、尾卷曲伸长11厘米。
古币形器,一面似为王莽时期的布币。上端有孔;背面则为一个伏地的虎形野兽。身长9厘米。
似为一伏于圆形玉琮上的螭虎。身体弯曲做爬行状。身边有一小的螭虎,造型灵动。
人形玉猪龙,头部与龙山文化的玉猪龙相似。身体坐姿,双脚前翘。尾,虫状。高:7.5厘米。
人形玉猪龙,从它的头部来看,与红山文化常见的玉猪龙相似;但是它的身体部分却为坐姿的人形。从中似可联想到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渊源,值得研究与思考。高:6.5厘米。
头顶玉璧的玉人,高6.5厘米。
头顶圆罐的女人(待拍之二)长发披肩,阿娜多姿。身穿带有花纹的裙子。头上顶着一个体型硕大的带有细密的谷纹纹饰的罐子。造型奇特精美。使人联想到良渚时期的人们,男人耕田,打仗;女人打水,操持家务的农耕生活景象。高13厘米;圆柱直径1.7厘米;罐子中空,孔径1.5厘米。
螭虎圆柱,柱高14厘米;直径2.3厘米。中间有圆孔直穿,似为钻穿。柱面上雕刻着六只生动活泼的螭虎,布局得当,首尾相接。令人称奇。
柱体高13厘米;直径3.2厘米。
神面型玉镯,高4厘米; 孔外径4厘米;内径2.5厘米。镯面有单个凸砚高鼻的神人浮雕。
椭圆形圆柱体,中部有一圆孔,贯通。柱身由两组盘扭的绳纹纹饰分为三个部分。中部为谷纹,两端为勾连的卷云纹组成的獣面纹饰,造型奇特,用途不祥。
上部纹饰似一神兽。头部下方可见兽嘴兽牙。身体侧面双眼左右边缘距离6厘米;眼睛直径2.4厘米。下部突出一圆环,环中有孔。不知何物及是做何用?长9.5厘米;高4.5厘米;宽3.2厘米。
《良渚玉器线绘》一书中瑶山M2 70 插图玉器与此件相似。书中称其为鸟。底部移植了神人的冠部与神兽的眼部,两面纹饰相同;鼻部。两翼各有两个穿孔;中部有两个椭圆形穿孔。正面微凸。背面平滑。双翼间左右各有一鸟的纹饰。通体黄色,不透光。
双耳玉罐,耳间距离17.5厘米;罐口外径15.8厘米;内径13厘米;高10厘米。罐身中部突出部分有一平行线。宽4厘米.间隔分为8等分.其间刻画神人、神兽共四组。靠近口沿部分的中间为两只神鸟与一个神人的组合纹饰;两侧各有一个简易神人纹饰。罐口外侧刻有螺旋纹交织蛇纹纹饰。底沿外撇,高1厘米。
无耳玉罐。高12.8厘米;口沿外沿14厘米;内径罐深10厘米;罐身外部以三组平行线将器身分为上下三等分,刻画神人獣面纹饰。罐口外撇,底部平整无足。罐体一半呈浅灰色,一半由于入土呈灰白色。底足10.5厘米。
良渚博物馆有一批出土黑陶陶罐。资料现实:罐身刻画的鸟与神人共组的图饰与早期良渚玉器纹饰相似。据此,可以初步断定为早期良渚文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