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茶宴·茶路(博物视界)
创始人
2025-05-19 12:21:41
0

茶经·茶宴·茶路(博物视界)

赵汝轩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6日第 17 版)

百川学海本《茶经》。

径山万寿禅寺禅堂外景。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中有关《茶经》的展示。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山体复绿而成的茶园中的采茶场景。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提供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常设展“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的“版本内涵”单元,观众常常在陈列陆羽《茶经》的展柜前驻足欣赏。线装本《茶经》雕版刷印,纸润字清,散发悠悠古韵。

茶,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非凡。中国人的饮茶史可上溯至8000年前,陆羽《茶经》、径山茶宴、茶马古道……这些为世人熟知的名字,不仅构筑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世界文明交汇融合增添温润清香。

《茶经》:中国茶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初,茶从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药品发展为日常饮品。从宫廷贵族到布衣百姓,从文士墨客到寺中僧侣,皆有饮茶之风。寺院以茶礼佛待客,形成一套具有固定流程的茶礼。

陆羽生活于公元8世纪左右。他自幼被僧侣收养,接触佛学与茶礼。少年时期,他四处游历,学习儒家经典。安史之乱爆发后,陆羽辗转至浙江湖州,结交僧侣文士如皎然、怀素、孟郊、颜真卿等。颜真卿以诗记录了他和陆羽的友情,二人于湖州杼山兴建三癸亭,在亭中以茶会友。陆羽探访的茶山最终化为《茶经》中对湖州茶的称赞,三癸亭中也留下诸多文人雅士品茗论诗的身影。

盛行的饮茶风尚、陆羽独特的生活经历,共同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茶的专著《茶经》。全书分三卷十章,以凝练的语言和清晰的结构总结了中唐以前茶的源流、生产、加工、器具以及烹饮方法等实用性内容。书中强调煮茶的水温需恰到好处,透露出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完整规范的仪式中品味茶的甘苦,有着佛学以茶悟道的影子。陆羽认为茶的品质“野者上,园者次”,则凸显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在系统梳理传统茶事的基础上,《茶经》将茶文化提升至人文精神层面。例如,陆羽开篇即提出茶与“精行俭德”之人相宜。这四个字可以简单理解为精诚、高尚且俭朴,是陆羽推崇的为人品格。《茶经》问世后不久,便产生巨大影响,事茶之人可借鉴其经验,品茶之人可体悟其哲思,陆羽也被誉为“茶圣”。

茶宴:从径山流入日本

陆羽归纳的饮茶流程,深受唐代寺院茶礼影响。《茶经》问世后,又推动了茶礼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唐代以后,饮茶逐渐从日常习惯升华为文化仪式,寺院中沿袭的茶礼被进一步丰富、规范,演化出典雅庄重的茶宴。

位于浙江余杭的径山万寿禅寺,南宋时为禅宗五山之首,寺中僧侣品茗参禅、说偈吃茶,礼仪严谨、流程复杂,后世学者称之为“径山茶宴”。茶宴中“煎汤点茶”这一环节是宋代茶文化传承至今的典范。茶叶经历炙、碾、罗等工序成为茶粉,再用沸水冲点,使茶末形成细腻的泡沫。

径山茶宴不仅是宋代茶礼的集大成者,也为日本茶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源头。日本高僧荣西赴南宋求法后归国,晚年著成日本最早的茶书《吃茶养生记》。学者推断,荣西很可能亲历过径山茶宴,并抄写了《茶经》带往日本。此后,日本僧人陆续带回径山茶种、径山茶宴的茶具和流程、宋代点茶技艺以及多部中国茶文化典籍,为日本茶道奠定基础。

日本茶道对仪式感的追求深受径山茶宴影响,在品茶空间、器具、流程等方面规定严格。在品茶方法上,日本抹茶源自宋代点茶,二者均是用茶粉击起茶汤泡沫。有所不同的是,宋代以乳白色泡沫汤花为美,日本茶道则以鲜绿茶汤为佳。这些茶俗经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传承、创新,最终形成以“和敬清寂”为精神内核的日本茶道体系。

茶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早在中国茶宴东渡日本之前,茶的全球化传播已经拉开帷幕。茶的贸易网络在陆地、海洋纵横交错,茶路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南北朝时,茶叶已沿丝绸之路传入中亚,粟特、波斯、阿拉伯商队又继续将茶运往西亚。唐宋时期推行“以茶易马”政策,茶马古道连接起四川、云南与青藏高原,茶叶在这条运输动脉上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经尼泊尔抵达南亚。清代,晋商开辟了贯通中国南北的万里茶道,将武夷岩茶运往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从此茶叶远赴西伯利亚。

与此同时,茶也随海路而行。公元9世纪,阿拉伯商人用三角帆船载着中国茶乘风破浪。15世纪,郑和船队携带茶叶南下,马六甲海峡成为重要的中转港湾。从17世纪开始,欧洲船队大批运输中国茶叶,荷兰与英国的商船把茶叶变成全球化商品,风行全世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在日记中生动详细地描述了中国的茶文化:有“一种灌木的叶子”可以煎成叫做“茶”的著名饮料,“只要宾主在一起谈着话,就不停地献茶”,茶在中国“分不同等级,按质量可卖一个或两个甚至三个金锭”。19世纪以后,英国人已经将茶视为“国饮”。

中国的茶随茶路融入不同文明,世界各地的茶饮则各自精彩。在日本,茶道已然是一门艺术,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描绘了茶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在欧洲,茶元素出现在戏剧、绘画中,例如18世纪的荷兰曾上演喜剧《茶迷贵妇人》,表现出人们对茶叶的热衷与尊崇。在摩洛哥,铜制镀银的长嘴茶壶造型独特、兼具实用与艺术性,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世界各地的茶汤中或加入薄荷、香料,或加入糖浆、果酱,口味虽充满变化,但追根溯源,壶中的茶叶或许仍然来自中国。

20世纪后半叶,《茶经》以多国语言译介出版,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窗口。2016年,G20杭州峰会以西湖龙井赠予各国嘉宾,以茶会友的传统有了新的延续。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茶文化获得国际社会的深度认同。

《茶经》的墨香未干,茶宴的仪礼未远,茶路的帆影仍在。中国茶文化正以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当代世界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谱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书博会上的近千种古旧书籍,在泛... 在第二届东北书博会2号馆的旧书新知展区,藏着能让收藏爱好者屏住呼吸的“宝藏”。 一套价值40万以上的...
2025年昌宁县“5·19”中... 泉暖茶香,景色宜人。5月17日,2025年保山市昌宁县“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在柯街镇黑温泉景...
中国艺术金融(01572.HK... 5月19日,截至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下跌0.05%,报23332.72点。中国艺术金融(01572.H...
郑光荣斩获“华娱杯舞台人气金奖... 郑光荣斩获“华娱杯舞台人气金奖”,闪耀表演艺术舞台 在全国首届 “华娱杯” 表演艺术网络电视大赛中,...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举办第四届... 5月15日,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司法行政管理系第四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幕。本次文化艺术节以“五四精神...
“以土为源”艺术展沪上启幕:1...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5月19日报道:当土壤成为艺术表达的媒介,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近日,“以土为源—...
海源别墅举办高定艺术展,以科技... “时光源头的挚爱”联合画展开幕式近日于海源别墅举行。本次活动由上实滨湖城•海源别墅与知名艺术家KIM...
“声动青海”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 5月19日上午,“声动青海”主题采访活动在西宁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作为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的重要组成...
113场展演构筑“艺术生态圈”...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张甜甜)以艺术为纽带,以数字技术为翼。5月18日上午,2025“...
“艺术夜航船”开启跨界美学新航...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5月18日晚,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以“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