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孔明明知北伐不可能成功,为何还要不断的发动战争?
创始人
2025-08-04 04:32:12
0

在我个人的认知当中,诸葛亮毅然决然地选择北伐,实则是迫于无奈、情非得已的举措,其背后存在着三大难以回避的不得已之缘由。

首先,北伐堪称是诸葛亮用以平衡益州本土势力与刘备集团外来势力的一张关键王牌。遥想往昔,刘备集团作为外来的入驻者,想要在益州稳稳扎根绝非易事。尤其是刘备和关羽在接连不断的征战中遭受了惨痛的损失,这致使刘备集团在益州的力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倘若这种态势长期持续下去,益州本地的势力必然会趁机崛起,进而对刘备集团形成巨大的威胁。诸葛亮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内心焦急万分。于是,他果断发动了北伐。如此一来,他便能名正言顺地调动益州本土的兵力,驱使他们朝着曹魏的方向进发。这般做法,一方面有效地消耗了益州本土势力的实力,另一方面又让人难以挑出毛病、说三道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之妙策。

比如,在具体的兵力调配中,诸葛亮巧妙地安排益州本土将领带领本地士兵冲锋在前,既实现了战略目标,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土势力的有生力量。

其次,北伐也是诸葛亮为了凝聚人心、稳固蜀汉局势所下的一步精妙之棋。自刘备和关羽战败之后,蜀汉国内人心惶惶、浮动不安,众人皆满心忧虑,深恐蜀汉难以支撑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诸葛亮毅然决然地发起了北伐。这一果敢的举动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蜀汉人民的士气,促使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如此一来,那些心怀不轨、企图在内部制造混乱的人便失去了兴风作浪的可乘之机,蜀汉也因此得以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时光。说到底,将内部的矛盾向外转移,始终都是一个颇为行之有效的策略手段。

就像当时蜀汉内部一些势力因利益分配不均而蠢蠢欲动,北伐的决策让他们不得不放下内部纷争,一致对外。

最后,北伐更是诸葛亮为了缩小蜀汉和曹魏之间巨大国力差距的无奈之举。坦率而言,蜀汉在综合国力方面原本就远远逊色于曹魏。倘若双方都安于现状、按部就班地发展,以曹魏那广袤辽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其发展速度必然远超蜀汉,很快就会将双方的差距拉大到难以逾越的程度,届时蜀汉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诸葛亮深知这一残酷的现实,所以他才坚定地选择了北伐。通过持续不断地对曹魏进行骚扰和攻击,使得曹魏无法安心发展国内经济和军事。这样一来,相对而言就延缓了蜀汉和曹魏之间国力差距的迅速拉大,对于蜀汉的延续和生存是具有重大益处的。

综上所述,诸葛亮选择北伐,着实是被逼无奈。倘若不采取北伐这一行动,蜀汉恐怕早已难以支撑,说不定早就走向了灭亡的结局。他如此行事,既是为了巧妙地平衡内部各方势力,凝聚人心,也是为了竭力延缓蜀汉和曹魏之间国力差距的不断拉大,从而为蜀汉竭力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虽然北伐最终未能如愿取得成功,但诸葛亮的这份良苦用心和非凡智慧,依旧值得我们深深敬佩与由衷赞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溥... 宣统皇帝溥仪,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年仅三岁就被慈禧太后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做了三年小皇帝六岁就退位...
原创 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风云变幻而著称。在这一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位杰出的领袖各...
黄显声将军在狱中自制木板卷烟机... 他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中最先接受党的领导者。他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多次放弃生...
原创 同... 三国时代,武力值能够达到超一流水准的人不多,其中最强的猛将则是公认的三国第1勇将吕布,其次就是关羽、...
原创 这... 酋长制度是一种非洲的世袭统治制度,酋长是非洲部落的首领。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酋长制度在非洲政...
述评:在良渚看见怎样的中华文明... 良渚文化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位于杭州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遗址。在这里,能看见怎样的...
原创 一... 如果把文坛比作江湖,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坛上的顶尖大佬。他俩一个封号“诗仙”、一个封号“诗圣”,...
原创 拥... 文|老达子 本文共2062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原创 马... 历史上,马超武功超群,英勇善战,7岁随父亲马腾征战沙场,可为何却不被刘备重用呢?又为何张鲁,韩遂不受...
原创 谈... 谈三国:一代枭雄曹操,因为这些事情,让李世民这样评价他 文|望梅求止渴 在三国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