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东升山水画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国画研修班导师,燕山大学教授,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文化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水墨巨匠艺术研究院主席(特聘),中马艺术交流使者(特授),民进庆阳开明画院艺术顾问,香港画院研究员,北京博宝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居北京。
文/张东升
天得和以清,谷得和以丰,人得和以生,地得和以宁。岁在乙巳暮春,二零二五年五一节假之前,生活在北京的十二位画家,驱几辆车赴河北承德兴隆大营盘实地写生。
时至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最好季节,大营盘村很大,但不够聚集分散在山涧沟壑,农舍有多有少,我们所到之处皆是大营盘,可见当时的村落的形成可能是因山势或耕田所在位置有关而成村。
暮春时节有些树种已染上新绿,还有一些树种睡在冬天的被窝里,不知道春天的到来,大营盘山势陡峭,裸露石壁雄险巍峨而有条理更赋有丰富的变化。一步一景一转弯一世界,是写生上课因地教学的好地方。
兴隆写生,其目的就是体现我们对客观物象带给画家的不同感受,十二个画家每个人的品性,修养,生活阅历等各不相同,对客观物象的观察,认知,理解,观察的角度以及视觉范围也不同,所反映在画面上的视觉图像也不同,各具特色,聚在一起扬长避短,互为授用,欢歌笑语,轻松惬意,这正是聚在一起对景写生的目的和现实意义,也是写生作为一种创作方式让画家乐此不疲的魅力所在。
在大自然里,写生过程实为艺术家心性的修炼场域,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记载,他游历江南时“日对真山,方知各家皴法皆从造化中出”。这种直面自然的实践,打破了画室里程式化的技法窠臼。
对古人多种皴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画家将山水转化为充满诗意的笔墨符号和形式,蕴含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辩证法,画家在大自然面前始终保持主体性思考,将眼中所见升华为胸中意象。
写生的乐趣在“生”字上,由生及新,就其“生”写出生意,写出意趣,临面大山,所处之景,春花绽放时有人看到了险峻,有人看到了幽深,有人感到了苍凉亦有人感受到了雄浑。
在画室里所没有的感动和感受,不同的画家面对同样的景色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图式,这就是绘画,把主次、开合、疏密、取舍、虚实、呼应、相互转化,互为升华,制造矛盾又统一矛盾,对立中求的统一,摊开宣纸的瞬间,一束束笔痕开始一次心灵旅程的律动,尽情释放,随心所欲,前方耸立的山石顷刻间有了生命,瑟瑟飘动的树枝也发出了节奏般神韵,让你更入手,更入境。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画笔轻触,山色入卷,一笔一画皆是自然低语,写生即是写心。
2025.5.13夜/北京.尚墨空间
展讯:鞠孝军画展在王孔华美术馆举行
孙成刚先生宣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