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可直接购买)
《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中国社联与新兴社会科学运动》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定价:6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5.05
溯源社联历史,发扬优良传统
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李君如、王战、姜义华、姜鸣 诚意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是1930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团体。本书力图呈现以社联盟员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在推进新兴社会科学运动方面的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注重对郭沫若、李达、艾思奇、邓初民、王学文、沈志远、李平心等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进行深入阐述,以期展现新兴社会科学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的早期探索和开拓性贡献。
出版说明
1930年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在上海宣告成立,这是当年在地下文委领导下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并肩战斗的革命文化团体。社联与左联等左翼文化团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以上海为中心掀起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为传播进步思想、促进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成立之初,中国社联就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运动的深入发展。社联《纲领》明确提出其主要任务是:一、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及国际经济政治,促进中国革命;二、研究并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它普及于一般;三、严厉驳斥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四、有系统地领导中国的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发展,扩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五、决不限于理论的研究,无疑地应该努力参加中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际斗争。
在党的直接领导和社联的有力推动下,新兴社会科学运动蓬勃发展、蔚为大观,左翼社会科学工作者逐渐成为一支有组织的战斗队伍。社联团结广大进步知识分子,通过出版书刊、组织社团、举办讲座、创办学校和补习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科学知识,批判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思想成果方面,社联组织翻译出版了《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办合办了《社会科学讲座》《新思想》《文化斗争》《社会科学战线》《书报评论》《研究》《社会现象》《正路》《社联盟报》等刊物进行革命文化理论宣传;撰写推出了《社会学大纲》《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大众哲学》《新政治学大纲》《新经济学大纲》《新教育大纲》等一批标志性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著作。这些成果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还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际逐渐结合,初步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基础,无疑是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有益探索。社联在推进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其中就包括郭沫若、李达、艾思奇、邓初民、王学文、薛暮桥、许涤新、沈志远、吴亮平、李平心、杨贤江、钱亦石、何思敬,等等。应该说,社联和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经验是宝贵的。在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进程中,这些宝贵经验和精神遗产依然焕发着不竭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是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发扬社联优良传统,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策划推进中国社联与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研究,力图呈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先驱们在探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方面的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本书作为该研究项目的初步成果,在对社联活动进行历史勾勒和宏观考察的基础上,注重对郭沫若、李达、艾思奇、邓初民、王学文、沈志远、李平心等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进行深入阐述,充分展现新兴社会科学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建设方面的开拓性贡献和经验启示,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总结回顾了“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历程,对主要包括左翼文化运动在内的革命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的巨大发展成就。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当年,以社联盟员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正确方向,挺立时代潮头,创发思想先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作出了他们的应有贡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坚定步伐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面对新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本书编委会
2025年3月
目 录
出版说明/1
文化领导权问题和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多重结构——重识“社联”与“左联”之关系陈舒遥 罗 岗/1
新兴社会科学运动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早期探索王 昆/28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大众教育实践——浅析1933 年后左翼文化运动的“社会化”趋势 冯 淼/59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董家宁/79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之构建肖 瑛/103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张远新/132
邓初民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王向民 龙方弋/164
王学文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与中国化张 申程 霖/195
沈志远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沈开艳徐 昂/225
李平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初创胡逢祥/246
附录:
南昌路上的左翼文化星火——“左联”“社联”与文艺暑期补习班 齐超儒 方 宁蒋 晖/276
构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初步探索周鎏刚/290
四马路上
单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