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咸丰通联记者 叶莉)近日,晨雾未散的咸丰县清坪镇比西坪村生态茶园,层层叠叠的茶垄沿着山势蜿蜒铺开,嫩绿的新芽顶着薄雾舒展,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100多名采茶工手指翻飞间,一片片茶叶簌簌落入竹篓。
在这片海拔800米的“云雾剧场”,上演着一片茶叶与硒元素的传奇故事,茶农指尖跃动的不仅是茶的生机,更是一个县域以“绿”生“金”的振兴密码。
在咸丰,75%的村有茶,70%的农户种茶,70%的农民收入靠茶,小小茶叶成为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武陵有嘉木,咸丰出好茶。咸丰地处武陵山腹地,平均海拔800米,年均气温13.5℃,无霜期长达200多天,森林覆盖率达73%,年均空气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境内苍山如海、云雾缭绕、百溪争流,北纬30°的“黄金产茶带”在此勾勒出一幅“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绝美画卷。
4月25日,在咸丰县清坪镇比西坪村白茶基地,三位主播通过手机直播推介咸丰白茶。(文朝顺 摄)
咸丰产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人以茶为贡,“香茗”位列贡品之首。
2000多年来,咸丰人种茶、制茶、喝茶、爱茶,“一天不喝茶,走路直打滑”的俗语世代流传。13条茶盐古道,超过500年的茶树王,见证了这片土地与茶的不解之缘。
历经千年,茶香传承在21世纪迎来新的辉煌。“白叶一号”茶苗与这里的气候、土壤完美契合,开启了咸丰白茶的产业化征程。
种白茶,日子有盼头,是咸丰茶农的共同心声。
作为温度敏感型绿茶品种,白化茶完美契合了咸丰典型的冷凉型云雾气候,长达50天以上的白化周期造就了其“高氨低酚”的非凡品质——游离氨基酸总量达5%以上,是普通绿茶的2倍,而茶多酚含量11%左右,显著低于其他茶类。再加上咸丰独特的“硒+白茶”组合,让咸丰白茶具有了无可比拟的稀缺性。
近年来,咸丰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理念指引下,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绿色、有机、富硒发展方向,不断夯实茶产业发展根基,不仅实现了面积与产能的大幅提升,而且因地制宜,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赛道,在“白化绿茶”领域持之以恒发展、咬定目标追赶,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短短十多年时间,咸丰茶园面积已发展到近30万亩,其中白茶面积达15万亩,位居全国第三、湖北省第一。全县年产干茶1.32万吨,带动15万茶农稳定增收,以茶为媒打造“茶旅融合”,带动全县年综合产值超40亿元,“小茶叶”正逐渐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富硒白茶县”、连续5年入选全国茶业重点县域……一系列成绩见证着咸丰白茶的崛起。
“咸丰白茶已成为湖北茶产业的亮丽名片,在全国茶叶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4月25日,在2025“名优茶出省 大宗茶出海”产销对接暨咸丰白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上,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候任会长贾广东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