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碎布与乌托邦:皮斯特莱托的贫穷艺术宇宙 |大艺术家访谈
创始人
2025-05-08 18:01:24
0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摄影:Pierluigi Di Pietro

由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档案馆提供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生于1933年的意大利,他的艺术旅程始于童年时代父亲开设的一家艺术作品修复工坊。不同于擅长静物和风景画的父亲,皮斯特莱托体验到时间在物质上的印记,他由此萌生对“自我何在”的执着追问,也为他“物质即观念”的理念埋下伏笔。

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1899-1968)出生在阿根廷圣菲省罗萨里奥,一直活跃于阿根廷和意大利的前卫艺术界,他通过刺穿墙壁来寻找新的透视法,创造了一个通向不同空间的开口,极大程度上启发了皮斯特莱托的创作。

Lucio Fontana

《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1961年

布面油画、切痕,81 x 100厘米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策展人、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美术馆(Whitworth Art Gallery)馆长李淑京(Sook-Kyung Lee认为,“封塔纳和皮斯特莱托的共同点在于对挂画墙概念的理解,两位艺术家都将其视为艺术与物质世界的分界点。”

对于封塔纳来说,刺穿和切割画布象征着超越这堵墙的渴望,而皮斯特莱托则通过他的‘镜面绘画’彻底拆除了这堵墙,让整个现有世界融入艺术作品。

《镜像》展览现场

Prada荣宅

在结识封塔纳之后,皮斯特莱托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对反光性材料的应用,很快成为皮斯特莱托艺术体系的根基,更构成了贯穿其创作生涯的核心方法论。

镜面画自身的反射特性突破了静态的时间呈现,构建出了具有动态生命力的场域,通过将观者与空间纳入作品本体,拓宽了绘画的二维边界,在绘画图像与镜面虚拟空间的互动中,成功调和了静态-动态、平面-纵深、绝对-相对等二元对立元素。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当下 – 背身人像》,1961年

布面丙烯和塑料漆,200 x 150 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

比耶拉

Prada荣宅

最为重要的是,皮斯特莱托的镜面画颠覆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主导绘画艺术的单点透视法则——镜面通过同时呈现前方场景与后方现实,创造出双向透视的空间结构。

“在自画像中存在的不再仅仅是我,而是具有多种形式和不断变化的身份的社会。”

镜面之外,皮斯特莱托对物质与空间的思考同样充满革新。“贫穷艺术”(Arte Povera),源于艺术评论家杰尔马诺·赛兰特(Germano Celant)提出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南欧兴起的最具影响力的前卫艺术运动之一,它反对当时主导欧洲艺术的现代主义抽象绘画与盛行美国的极简主义,主张用最朴素的材料——废弃的旧物、纸张、碎石、布料甚至泥土——重新定义艺术的本质。

《镜像》展览现

Prada荣宅

比起绘画,奉行贫穷艺术的艺术家们更专注于雕塑作品,试图通过材料的“贫瘠性”唤起人们对前工业时代自然生活的记忆,同时批判现代社会中物质泛滥与精神贫瘠的矛盾。

皮斯特莱托的《减少的物品》(Minus Objects)系列(1965-1966)被视为贫穷艺术的奠基之作。《碎布墙》以碎布包裹砖块,垒成了一面墙,堆积的布料砖头不仅是消费主义的残片,更引人思考:当艺术离开白色展墙,它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该由谁来定义?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碎布墙》,1968年

碎布包裹的砖块,尺寸可变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

比耶拉

Prada荣宅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餐桌画》 (《减少的物品》1965-1966年),1965年

木材,200 x 200 x 50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

比耶拉

Prada荣宅

1966年,皮斯特莱托以六面镜面构建了一个方盒,创作了《无限立方体》(Metrocubo d’Infinito)。六面镜面向内相对,立方体不再是封闭的几何体,而是一条通向无限的门,让每个人在方寸之间通过无限反射探索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关系。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无限立方体》 (《减少的物品》 1965-1966年), 1966年

镜面与绳索,120 x 120 x 120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

比耶拉

Prada荣宅

在皮斯特莱托创作的雕塑装置中,物质不再是单纯的材料,而成为事件的载体,空间不再是背景,而是能够滚动、呼吸与回应的物体,将人类个体与宏大宇宙轻轻扭结,喻示着存在的无限可能。

封塔纳于1968年去世,尽管对技术进步的热情已经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回应,但他对未来“艺术的终结”的愿景尚未实现,而皮斯特莱托的多科学乌托邦主义仍在发展中。

他将创作的舞台从画廊扩展到社会体制本身。1991年,皮斯特莱托在比耶拉的废弃纺织厂创建城邦艺术基金会(Cittadellarte-Fondazione Pistoletto),将这里打造成集教育、社区、环境与政治对话于一体的跨界实验场,并于1998年夏天正式开放。艺术不再是象牙塔中的象征,而是与公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文化政策并行的实践体,他以行动践行“艺术即社会”的宏观愿景。

Lucio Fontana

《空间概念:黎明时分,威尼斯一片银色》

(Concetto Spaziale. All’alba Venezia era tutta d’argento),1961 年

布面丙烯和玻璃、孔洞,150 x 150厘米

私人收藏

摄影:Roberto Marossi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不过,封塔纳时代对科技与宇宙的浪漫想象,在皮斯特莱托的创作中转化为对现代性科技危机的审视。面对愈演愈烈的生态困境,他将目光投向自然与人工造物的撕裂地带。

2003年,在皮斯特莱托荣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生成就奖后,他启动了《第三天堂》的创作,艺术家将数学符号“∞”重构为三环相扣的图腾——左右两圆分别象征自然原生系统与人类技术文明,中央新增的第三圆则指向二者平衡共生的可能。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右图:《我-你-我们》,2003-2023年

艺术家手绘于镜面上,71 x 101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

比耶拉

Prada荣宅

这个视觉符号的象征逐渐在全球不同的地点和场合得以实现:从联合国总部到亚马逊雨林,艺术家与科学家、原住民、环保组织共同搭建临时装置,用树枝、废金属甚至电子垃圾构建“第三天堂”实体。皮斯特莱托将这种实践定义为“参与式乌托邦”:艺术不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跨领域协作,激发公众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主动探索。

这一跨界实验获得国际瞩目:2007年,他荣获以色列沃尔夫艺术奖,表彰其将艺术作为推动社会对话与和平的工具;近期,他更因“第三天堂”理念被提名为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从“我”到“众生”,从私人工作室到公共实验场,他在时代与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艺术不仅仅是被观赏的对象,而是呼吁公众共同参与的流动空间。正如他所追寻的那样,艺术的镜像不止映现个体,更折射出世界的无限可能。

Q:

本次你和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在Prada荣宅的双人展览主题为“镜像”,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A:

“镜像”一词有两个含义。首先我与卢齐欧·封塔纳的面对面,是我们两个人遥远的相互凝视。第二个含义是,在我的作品中,镜面是主角。

《镜像》展览现场

Prada荣宅

Q:

镜像通常被用来隐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如何决定了你为这场展览选取的作品?这些在Prada荣宅展出的作品是如何呈现你与封塔纳之间的对话的?

A:

当我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时,封塔纳就已经是一位声名显赫的艺术家了。对我来说,他是一位英雄,打破了当时现代艺术的传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很多艺术家都将艺术局限在完全自我参照或自我分析的“白盒子”中。卢齐欧·封塔纳觉得自己被禁锢在这个立方体中,想要逃离。他想在这个自我参照的立方体之外获得新的视野。这就是为什么他决定切割画布,作为突破围墙的象征:超越,走出去,找到新的视角,找到超越艺术自我指涉的新方法。去看看是否存在超越自我的空间。

在我心中,他的做法颇具英雄主义,我学习了这种方式,认为有必要超越那个洞,越过那个缺口,去看看现代艺术立方体之外的东西。这也是立体主义诞生的立方体,它拒绝继续文艺复兴时期的视角。新的可能视角是什么?通过 《镜面画》(Quadro Specchiante),我能够打破这堵墙,不是物理上的,而是光学上、视觉上和形而上的。镜子代表了我们眼前和脑后的一切。它展示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历史,而这些都在我们的身后。《镜面画》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它实现了封塔纳想要寻找新视角的愿望。

Q:

你认为现代技术是放大还是限制了年轻艺术家挑战传统界限的可能性?

A:

我认为艺术家必须成为一个宏大项目的一部分,这个宏大的项目关乎整个星球的和平生存。艺术不仅仅是个人表达的结果,而是艺术家们在一个项目中连接了不同个人表达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世界人民理解到,艺术正在产生新的愿景和新的责任。

你越自由,你就越有责任。没有人比艺术家更自由了,他们可以真正表达心中的想法,但是人民必须利用别人创造出的自由。也就是说,这不是艺术家的财产,而是每个人的财产。但是艺术家必须教给民众如何在努力中发挥创造力,每个人创造的能力,会成为我们星球变革的一部分。

Q:

在本次展览中,除了《镜面画》系列,还有雕塑和装置作品例如《碎布墙》(Muretto Di Stracci)、《餐桌画》(Quadro Da Pranzo)。这些装置艺术如何与“镜像”这一主题产生共鸣?

A:

展览主题关注了封塔纳和我职业生涯中的特定时刻。他创作了穿孔雕塑和穿孔球体等三维物体(Concetto spaziale.)。我的创作《无限立方体》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平行六面体,镜面朝内,因此这个内孔可以折射出无穷大,因为立方体内部有无穷大。这也是一种共同的探索,去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例如,《餐桌画》使雕塑具有包容性,是一件可以让你坐下来与面前的人交流的艺术作品。这种面向无限和新视角的空间包含了所有的生命。

Q:

你之前在中国也有过其他展览,这次在Prada荣宅的展览标记这你与中国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你希望来看展的观众如何与你的作品互动?

A:

在一个历史悠久的空间里举办展览是非常有趣的,因为我们都来自于历史,我们的当代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必然是历史的结果。中国幅员辽阔,有着非凡的历史,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它经历了由现代性带来的深刻变革,而这种现代性正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今天,中国正在走向平衡。这意味着,一直对立并导致战争不断的东西方,也有可能在中国这里成为新平衡的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自己,或者说,我可以用我的“创造 ”符号来认识中国,它使所有对立面达到平衡与和谐。

新媒体内容总监:TAN

撰文:ccc

图片提供:Prada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袁...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关于非洲的八堂课》:阿兰·马... 勒诺多奖得主、布克文学奖评委,被誉为“非洲的塞缪尔·贝克特”的阿兰·马邦库全新力作《关于非洲的八堂课...
重温抗战史 弘扬爱国情 欢迎拨打我们的24小时热线13906707599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
原创 郑... 文| 白白 编辑| 史记新说 河南郑州一家人,因不满拆迁赔偿,死活不愿拆迁,无奈之下,政府只能将南水...
原创 中... 文|a纵横历史观 编辑|a纵横历史观 前言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其军事实力强大,在扩...
原创 兵... 北宋雍熙三年十二月瀛洲以北君子馆 残阳如血,天地一片昏黄,华北平原凌冽的朔风,呼啸着席卷大地,扬起阵...
原创 横... 当年横扫亚欧大陆,差点灭亡日本的蒙古铁骑,为什么在建立元朝之后,仅仅过了98年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原创 诸... 为什么诸葛亮的墓千年无人敢盗?作为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诸葛亮的存在,可谓是一力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创 客...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俄国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背景 19世纪,封建主...
原创 永... 开元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在东北、北部和西北边地设了10个兵镇,由9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