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耿淡如先生编年事辑》
贾鹏涛 撰
定价:58.0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5.04
内容简介
耿淡如(1898—1975),字淡如、澹如,江苏海门籍,其学术足迹遍及西方史学史、世界中古史及国际关系史等领域,成就卓著。本书以编年体为纲,精心编纂耿淡如先生的生平履历、学术著述、时文评论、序跋集萃、个人档案等一手资料,并辅以师友回忆与学术界评述,全方位、多维度地勾勒出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本书不仅是一部个人学术传记,更是一部呈现近现代中国史学发展脉络的微观史。书中深入探讨了耿淡如先生在西方史学史学科构建中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他提出的“构建新型史学史体系”的学术愿景,这一理念至今仍对中国乃至国际史学界产生着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贾鹏涛,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已出版《杨宽与20世纪中国史学》《杨宽先生编年事辑》等多部著作,并在《光明日报》《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等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后 记
2018年,华东师大李少辉兄的硕士论文《耿淡如史学研究》后记中说:“这篇论文,是我的导师张耕华教授跟张广智先生的一个约定!机缘巧合,我成为了这个约定的一部分。”是的,这话是张耕华老师在和学生聊天时所说的。记得当时张老师说,他曾答应张广智老师要让学生写一篇《耿淡如史学研究》的硕士论文,结合学生的兴趣及意愿,张老师把这个工作交给了少辉兄。张老师还说,让少辉兄先做个编年,然后去档案馆看看有什么新材料,拿着这些材料再去拜访张广智老师并请指导。
少辉兄多次去上海市档案馆查阅资料,再加上两位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如期高质量地完成了硕士论文《耿淡如史学研究》。《耿淡如史学研究》分为绪论、生平与著述、世界史教材研究、西方史学史研究四个部分,附录一为耿淡如先生简谱,附录二为耿淡如先生学术编年。整体而言,少辉兄的论文,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洋洋洒洒,近十万言。附录一《耿淡如先生简谱》据张广智老师《耿氏简谱》增补而来,稍显不足的是,所有材料未注明来源。附录二《耿淡如先生学术编年》为少辉兄新作,略有遗漏。但无论如何,这些工作为耿淡如先生史学的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按图索骥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之所以要做一部《耿淡如先生编年事辑》,原因有二:其一,我长期关注吕思勉、蒋维乔、杨宽等史家的材料,耿先生与他们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平时也留意搜集耿先生的材料。其二,研究生毕业后,少辉兄任教于郑州的一所中学,已不会再继续搜集耿先生的史料。因此,我计划进一步推进这个工作。
2023年春,我将编年初稿传给张广智老师,初稿大约有16万字,请张老师指导。2016年5月,张老师作为答辩主席曾主持过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就我所知,华东师大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的博士生毕业,前后几届,张老师都是答辩主席。张老师非常高兴,他开玩笑说:“你抢了我应该做的工作。”又说:我要为你写个序,“义不容辞”。后来,张老师用他优美的文笔,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其中有一些溢美之辞,我愧不敢当。当谨记张老师奖掖我的话,尤其是张老师所言耿先生的“谦虚做人,谦虚治学”。后来在书稿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张老师不断提供各种材料和照片,不遗余力地指导我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在我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向张老师求助时,他都会马上给予答复。张老师建议并允许我将他的文章《垂范学林,名满天下——简论耿淡如先生的学术贡献》作为附录之一。同时,张广智老师还给我引介了耿淡如先生的外孙杨安平先生,杨先生鼓励我做好这个事情,并提供宝贵的照片,供我使用。总之,如果没有张广智老师的大力指导、支持和鼓励,这本书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
此书的出版,过程比较坎坷,但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终于付印了。两位张老师的约定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感谢复旦大学历史系、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张广智、张耕华、杨安平、虞云国、苏智良、杜林渊、盛晓蕾、李春博、薛丹、徐海冰、李少辉、陶蕊、宋伟志、李敏等诸位老师的帮助。感谢编辑老师,她的认真负责,使得本书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由于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不成熟或者错误的地方,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贾鹏涛
四马路上
单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