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用影像记录甜蜜瞬间,谁知却换来糟心时刻。当私人纠纷进入公共平台,法律的边界又在何处?一场因 400 元尾款引发的肖像权与名誉权之争就此展开。董某和丁某是一对恩爱的情侣,他们在2024 年 3 月,他们与摄影师乔某协商好情侣写真拍摄事宜,预交了 300 元费用,剩下 400 元作为尾款。然而,当看到精修照片时,董某和丁某却大失所望。他们觉得照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于是拒绝支付尾款。
乔某感到十分委屈,自己为了拍摄和修图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想到换来这样的结果。多次沟通无果后,愤怒的乔某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将董某和丁某的写真照片挂到了网上,并配上了指责他们不讲信用、恶意拖欠尾款的文字。
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给董某和丁某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们的朋友、同事纷纷看到了这些照片和文字,对他们产生了误解,这让他们的名誉受到了损害。董某和丁某认为乔某未经他们同意就公开照片,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和名誉权,于是将乔某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乔某认为自己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在多次索要尾款无果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而董某和丁某则强调照片效果未达预期,他们有理由拒付尾款,并且乔某的行为给他们造成了精神伤害和名誉损失。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虽然乔某在追讨尾款时遭遇不顺,但他未经授权公开他人照片并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确实侵犯了董某和丁某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最终,法院判决乔某删除网上的照片和相关文字,并向董某和丁某赔礼道歉,同时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用。
这场纠纷给双方都敲响了警钟。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遇到服务质量问题时,应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拒付费用。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维护自身权益也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冲动行事只会让自己陷入法律纠纷。
来源:网络,此事件为真实事件,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