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韵诗心 岁月生香
——论李桂琴写意花鸟中的
东方诗性与其和精神家园的构建
李桂琴女士的写意花鸟世界,恰似一轴缓缓展开的宋元册页,在喧嚣的时代里为我们保留着一方诗意的栖居。她的笔墨承载着千年文脉的余韵,又在素笺宣纸上勾勒出当代东方女性特有的精神图景——那种浸润在日常光阴里的高贵优雅,那种对生活小确幸的细腻观照,最终凝结为“岁月静好”的视觉诗篇。

观其作品,最动人处在于“静气”的营造。这种静非死寂,而是万物各得其所的从容秩序:玉兰枝头栖息的雀鸟羽翼轻敛,荷塘畔的蜻蜓薄翼凝露,柿子树下的草虫须角微颤——所有这些动态细节都被统一在澹泊的时空维度中,仿佛时间在画中放缓了流速。画家以淡墨为骨,施色清雅如月下观物,青瓷盘中的枇杷泛着温润微光,水墨丝瓜的藤蔓在微风里保持悬垂的永恒姿态,这种对瞬间的提炼与定格,恰似宋人小品“格物致知”的精神当代回响。

在题材选择上,李桂琴展现出深谙传统又观照当下的智慧。她笔下的石榴不取热烈奔放之态,而绘秋深裂果时的谦逊饱满;牡丹避开富丽堂皇之姿,独取夜露未晞时的清雅风致;即便是向阳而生的向日葵,也在她的笔下低垂成沉思的弧度。这种“去符号化”的处理,使传统花鸟题材焕发出新的生命质感——荔枝红壳上的斑驳墨点记录着风雨痕迹,酸枣枝干的皴擦笔触承载着岁月沧桑,这些细微处的经营,让草木果品皆成为生命故事的载体。

其构图往往暗合古典诗词的意象组合:斜出的梨枝与远岫形成倪瓒式的平远构图,石榴与竹篱构成陶渊明“既耕亦已种”的田园场景,荷花与苇草的交织令人想起乐府民歌的江南意象。这种诗画同源的自觉追求,使她的画面自带音律节奏——玉兰的疏影是七绝的起承转合,丝瓜的藤蔓是古琴的余韵袅袅,柿子的攒三聚五则暗合《诗经》里的重章叠句。

尤为珍贵的是,这些作品悄然完成了传统花鸟画精神内涵的现代转译。不再是士大夫的孤高隐逸,而是现代女性将生活艺术化的温柔宣言:瓷瓶里的折枝牡丹见证着午后茶席的闲情,青瓦盆中的水仙呼应着书案墨香,这些看似平凡的物象经其笔墨点化,皆升华为“小幸福”的审美仪式。这种将日常生活诗化的能力,既承继了明代文人“清供”传统的雅趣,又注入了当代人对“小圆满”的生命体悟。

李桂琴的艺术语言在工写之间找到精妙平衡——荔枝的鳞斑以破墨法点染却形神兼备,向日葵的籽盘用积墨法营造却秩序井然,荷瓣的脉络通过水痕呈现而肌理自生。这种举重若轻的技法掌控,使她的作品既保有写意画的潇洒气度,又不失物象本身的鲜活生机。

当我们的目光掠过这些静谧的果篮花枝,仿佛能听见画外传来浣衣捣练的江南水声,闻到梅雨初霁时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四季在宣纸上的温柔轮回。李桂琴用她的画笔构建了一个可供安放心灵的理想国——这里既有《诗经》“桃之夭夭”的古老咏叹,也有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的现代怀想。在这个被枇杷香、玉兰影、石榴红温柔包裹的诗意家园里,我们终于懂得:最高级的浪漫,原就藏在这些被岁月反复摩挲的日常光景之中,墨韵流淌之处,自有诗心;岁月静好之中,遍生馨香。







画家李桂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女画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会员,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齐齐哈尔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细雨斜风作晓寒》在芳华--2024第五届全国女书画家优秀作品巡展中获“优秀奖”。
作品《金荷沐雪》入展首届黑龙江省“勤廉龙江”主题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紫韵融春》入展“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第二届黑龙江省女美术家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