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安徽艺术学院承办的“三地一区 江淮日新”2025安徽艺术思政大课开讲。课程创新形式生动阐释了“三地一区”战略的深刻内涵,让思政教育在艺术共鸣中直抵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安徽,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赋予“三地一区”战略定位。这堂艺术思政大课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主题,突出“青春奋斗”关键词,生动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报国强国大志向、争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课程创新采用“师生同台、共创‘艺’讲”的融合教学模式,由安徽艺术学院“80后”思政课教师高元龙与“00后”大学生张安然、项梦云联袂主讲,点面结合地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展现其在引领江淮大地深刻变革中的磅礴力量。教学中穿插多部校园原创文艺作品,如话剧、影像歌舞、情景朗诵、灯光秀等,以科技感沉浸式推动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在“科技创新策源地”篇章,原创话剧《抉择》以工程兵刘春光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其与邓稼先、杨振宁等科学家的跨时空对话,深情演绎科技工作者为国奉献的坚定选择。“新兴产业聚集地”部分,《未来已来》运用全息投影技术,生动展示安徽在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的集群优势与创新成果,体现学校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积极探索。“改革开放新高地”环节,以四幅美术作品串联起安徽近五十年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再现江淮文化的蓬勃脉动。“全面绿色转型区”部分,则借助群舞与影像交融的形式,形象呈现“引江济淮”工程所绘就的生态画卷。
课堂与时代同频,思政与艺术相融,传承与创新共鸣。这一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深深感染了现场学生。安徽艺术学院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伊秀娟课后表示:“这堂课彻底打破了我对思政课‘说教’‘枯燥’的刻板印象。既有生动故事,又有深刻理论,让我们在艺术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思想洗礼。”
据悉,安徽艺术学院已连续五年探索“艺术+思政”育人路径,不断突破传统课堂边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围绕本年度艺术思政大课主题,该校同步推出校本思政读本《“艺”话皖美》(第二辑),通过课堂与读本联动,将“大思政课”切实转化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吴文靖 束舒娅 记者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