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 [英]莱斯莉·豪萨姆 (Leslie Howsam)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原作名: Old Books and New Histories: An Orientation to Studies in Book and Print Culture
译者: 王兴亮 译 / 张翼 校 / 张仲民 主编 / 王兴亮
出版年: 2023-3-1
页数: 148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阅读史译丛
内容简介
书籍的文化和历史学研究是一个种方兴未艾的学术方向,根植于历史学、文学研究和目录学这三个主要学科。它们分别视书籍为文化交易,书写文本和物质制品。本书为这个宏富,却有时混乱的领域提供了指引,以解释为何不同的学术方法在研究似乎相同的对象时会引出不同的问题,并得出彼此矛盾的答案。它带来的启示是,文本会变,书籍易变,是读者最终制造了他们所需要的书籍。
历史渊源
作者:莱斯莉·豪萨姆(Leslie Howsam),1946年生,英国温莎大学历史系教授,书籍史专家。出版专著十余本。研究方向为史学史、历史编纂学以及学术思想史等。
译者:王兴亮,1971年生,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长三角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与文化史。著有《清末民初乡土教育研究》,参编《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译有《阿尔贝·加缪:一个生命的要素》《谈判中的城市空间:城市化与晚明南京》等。
目录
编者序/1
前言/1
第一章 学科边界和跨学科机遇/7
第二章 描绘跨学科图景/27
第三章 历史中书籍位置的几种模式/47
第四章 历史中书籍在哪里?/72
第五章 跨学科观察:文本、印刷和阅读的易变性 / 100
参考资料/118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2024年7月26-28日;线下)、第二期(2024年8月16-18日;线下)、第三期(2024年12月7-16日;线上)和第四期(2025年3月7-9日;线上)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5年7月中下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五期(可能线上线下混合)。如有兴趣可加入微信交流群,以便了解口述史研修班与口述史最新信息。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