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画坛,吕文扬以其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的创作风格,成为“笔墨当随时代”的践行者。他的画作不拘泥于山水花鸟的传统范式,而是以敏锐的艺术触角捕捉时代脉搏,用酣畅淋漓的笔墨勾勒社会变迁、传递人文温度,让中国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笔墨是载体,精神是灵魂,我的画笔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画像”,吕文扬的艺术追求,正是他创作生涯的生动写照。

扎根传统沃土,让笔墨有“根基”。吕文扬自幼研习传统书画,从《富春山居图》的山水意境到吴昌硕的金石笔墨,他沉浸其中数十年,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底。但他深知,传统不是“保险柜”,而是“加油站”。他在临摹古法时注重领悟笔墨精神,而非机械复刻。为了突破传统山水的构图局限,他深入研究西方绘画的透视与色彩,将其巧妙融入中国画的写意体系中,形成了“虚实相生、刚柔并济”的独特画风。他的《山河新貌》系列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气韵生动,又通过对现代城市天际线、高铁桥梁的描绘,让古老的笔墨语言与当代生活产生深度共鸣,展现出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智慧。
聚焦时代主题,让画作有“筋骨”。吕文扬始终坚持“艺术源于生活”,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脱贫攻坚的山村到科技创新的产业园,从抗疫一线的社区到一带一路的建设现场,每一处时代印记都成为他的创作素材。在《春到山乡》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脱贫后的乡村新貌: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笔墨间满是对乡村振兴的礼赞;《大国工匠》系列则聚焦产业工人,通过对焊接火花、机床运转的动态刻画,展现了劳动者的奋斗之美。“时代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值得被画笔定格”,吕文扬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时代的“影像志”,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传递人文温度,让艺术有“情怀”。在吕文扬看来,绘画不仅要展现时代的“宏大叙事”,更要关注个体的“情感细微”。他的人物画作品《市井百态》,以速写式的笔墨捕捉了街头巷尾的生活场景:下棋的老者、叫卖的小贩、奔跑的孩童,每一个形象都鲜活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他还积极参与公益艺术活动,多次举办慈善画展,将画作义卖所得用于资助乡村美育教育,为偏远地区学校捐赠绘画器材、开设艺术课堂。“艺术不能脱离人民,能让更多人感受美、热爱美,是艺术家最大的荣幸”,吕文扬用行动践行着艺术为民的初心。

笔墨挥洒间,是吕文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色彩晕染处,是他对时代的深情礼赞。作为新时代的绘画大师,他以传统为基、以时代为题、以人民为念,让中国画在笔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精神表达中彰显担当,为当代艺术创作树立了“接地气、有骨气、含灵气”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