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11月15日至30日,“原本有料·硬扎生长——2025长沙·后湖公共艺术周”在长沙市岳麓区清水路1号麦垛艺术空间举办。活动汇聚国内美术界专家、知名艺术家、公共文化研究者、公益机构代表及广大市民,共同见证这一融合艺术表达、城市空间与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盛事。
本届公共艺术周以“原本有料·硬扎生长”为主题,立足长沙本土文化语境,呈现从个体艺术创作走向社会公共领域的生长路径。“原本有料”强调每个生命个体、每位创作者都蕴含充足而真实的内在能量与表达动力;“硬扎生长”则指向在时代土壤中坚韧、顽强、自由生长的文化精神。这一主题既呼应长沙城市性格,也契合当代公共艺术从“作品”走向“公共行动”的趋势。

展览以“元力场”“核聚场”“共生场”三大板块构建叙事结构,形成从专业艺术场域到社会场域,再到公共共感生成的完整艺术生态链。
记者看到,“元力场”板块构建在麦垛艺术空间室内,集聚吕品昌、刘云、何立伟、魏春雨、段江华、坎勒、党朝阳、黄礼攸等多位在当代公共艺术与绘画探索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展览聚焦架上绘画与公共性的内在关系,通过绘画语言、材料转译、空间呈现等多个维度,探讨“艺术表达如何与公共精神发生连接”的议题。

“核聚场”板块作品散布于麦垛艺术空间及周边公共区域,将艺术推向城市生活场域。艺术家的作品与观者行走、停留、对视、感知等行为形成互动,让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美术馆与画廊,而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共同生成的生活现场,形成“人与艺术共创城市记忆”的公共文化场景。
特别项目“共生场”由著名主持人汪涵发起的“手语星球”公益计划落地执行,通过残健共融艺术市集、手语互动体验、创意作品展示、公益分享会等形式,邀请残障群体、儿童群体及广大公众共同参与创作与交流,该项目使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表达,而成为具有温度、尊严与情感连接的共同行动,进而探索“艺术的人民性”与“社会参与的公共伦理”。

此外,在及舍·后湖当代建筑文化中心举办了以“公共艺术的特性与边界”“长沙·后湖公共艺术周品牌建设与学术定位”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魏春雨、刘云、刘雄辉、肖小裘、陈飞虎、杨卫、张向辉、周功华、丁硕赜、张琪琪、朱玉杰等专家、艺术家先后围绕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为本次展览作了很好的总结,也为下一届活动的筹办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融合公共艺术研讨会、残健共融艺术创作、草坪音乐会、公共市集、时装走秀、夜间艺术活动等系列活动,它以公共艺术为媒介,以城市为载体,广大市民则为参与者或见证者,构建起了艺术与生活交汇、视觉与行动统一的当代公共文化现场。艺术在此不再孤立,而是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身内在世界的桥梁。活动面向市民与游客免费开放,欢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