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冬,气温骤降,地处会东县境内的姜州镇却暖意融融。
11月15日,我从会东县城出发去姜州镇奔赴一场名为“2025冬季暖阳·凉山不凉文旅季暨首届会东公共艺术季”的绮梦之约。

这片写满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诗意交响的土地,我来过不止一次,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彻底被它耳目一新的气息所淹没。这氛围,恰似一杯醇厚佳酿,让我未饮先醉。
因事先在行程上作了规划,我到达“陌上姜州”不一会儿,首届会东公共艺术季系列活动已经拉开了艺术与田野交融的帷幕。
“艺术是时代镜像,乡土是文明根基。公共艺术邂逅田野,前沿创意对话村落,是美学碰撞,更是文化交融。”活动主持词如一道彩虹,照亮了我对乡村与艺术关系的认知,让我对后面的旅程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与期待。

艺术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刚刚结束,我迫不及待地漫步在田间小径上。沿途,艺术家们创作的雕塑作品如璀璨星辰散落在田野村落,与周边景色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绝美的画卷。在他们的笔下,陌上姜州的一景一物,都变成了承载乡村记忆的情感符号,默默述说着沧海桑田,往事变迁,让我仿佛触摸到了大地的脉搏,感受到了岁月的印记。
在建设村,我和同事走进一家农家小院。一眼望去,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仿佛走进了花园别墅。与主人交谈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这个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时候,正在为游客准备晚餐的杨浩满脸兴奋地凑过来说:“农文旅融合让我们村成为游客打卡点,我家农家乐生意红火,仅10月份就接待了100多桌游客,纯收入3万多元!”看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美好蓝图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走出农家小院,我们来到了建设村村民活动中心。特意前来参加艺术季系列活动的游客母昌菊正在自拍视频发朋友圈。她说:“‘首届会东公共艺术季’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田间地头的艺术作品美轮美奂,这一趟来得很值。”
另一侧,游客彭晓琪也向我们分享了她游览“陌上姜州”的感受。她说:“这里的田园风光本来就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现在又有了这些艺术作品的点缀,更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感觉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烟消云散,只留下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首届会东公共艺术季系列活动启动当天,建设村村民活动中心还举办了校、地、企党支部联建暨公共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研讨会。研讨会上,各方精英齐聚,搭建起了艺术与田野沟通、协作的桥梁。
“强化服务保障,打造开放包容的艺术创作热土,吸引更多艺术家汇聚,带来更多精彩作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优秀作品活态保护与传承,让艺术瑰宝永存,成为乡村文化不朽传承;深化模式创新,促进艺术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用艺术描绘乡村长卷,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崭新图景。”这是举办本次公共艺术季活动的初衷,也是目标。此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会东县干群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决心、方向与行动。那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星罗棋布的民俗小院,还有那洋溢着幸福的欢声笑语就是佐证。

本次“陌上姜州”之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深刻感悟到:当艺术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乡村就更美,群众的生活就更幸福。
太阳西沉,夕阳余晖中,“陌上姜州”披上了一袭金色的纱衣。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返程路。回头望着这片被艺术点亮的土地,一行行惊喜与感动的诗句在脑海中萌芽。我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开始。明天,明天的明天,我还将再次来到这里,来触摸艺术与田野奏响的交响曲,来享受诗画田园带来的惬意时光。
(文/赵海华 代会龙 图/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