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钱金生
当“坤哥”的亲切称呼在画室里传开,张富坤的眼底便映出两片截然不同的天地:一片是川西雪山的静谧蓝,一片是东海波涛的豪迈白。这两抹极致色彩,恰似他调色盘上最本真的原色,交融缠绕,晕染出他艺术生命的全部底色。

张富坤的艺术之路始于一场“蓝色的牵引”。从川西盆地到东海之滨,海军生涯成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汪泉眼。在舰艇上,他既是持笔的画家,也是执剑的军人。面对补给船靠岸时水兵眼中的期盼、礁石上晾晒的军装、浪花中翻飞的海鸥,他抛开宏大叙事的框架,转而定格平凡瞬间里的真切温度。《补给船来了》《舰上针线》等作品,以强烈的表现性色彩与写实造型,将军营生活凝练成“有滋有味”的永恒画面。
“每幅画都画得很苦,但心在歌唱。”未曾受过科班训练的他,以生活为师,用真诚破局。军旅创作让他掌握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密码——朴拙的笔触、高对比的色彩、充满张力的线条,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

回到四川,于他而言从不是退隐,而是一场向着色彩深处的艺术远征。挣脱题材的束缚后,他的画笔终于在色彩的世界里跳起了自由的舞蹈。
《有花正向心头开》里,繁花与云霞同燃,把烂漫烧得漫天遍野;《月亮湖畔》中,静水与烈焰对语,冷与暖在画布上达成奇妙和解;《春池水已涨》则将整个村庄浸在温柔的桃色里,连风都变得绵软。这些作品共同构筑起他独有的“暖色宇宙”——那里永远阳光倾泻,永远生机盎然,没有阴霾,只有明亮。
“景由心生。”他笑着解释,眼里盛着光,“心里装着暖阳,画布上便自然流淌着明亮。”这份通透,源于他对艺术最质朴的领悟:“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人间烟火里寻找治愈的力量。”

张富坤的艺术从难用单一标签定义。他既能绘出《浪随潮涌》的奔涌豪迈,让观者听见海浪拍岸的轰鸣;也能刻下《粉装初了的百媚情》的婉转柔肠,让人心尖泛起细密的温柔;既有《草原之梦》的苍茫辽阔,也有《送一束花给自己》的细腻缱绻。
尤为特别的是他对“水”的诠释——在他的笔下,水从不是单调的模样:《乘风而至春拍岸》里,水是激昂奔涌的勇者;《绿风轻拂》中,水是温柔漫淌的恋人;《如歌如叙》里,水是交融共生的伙伴;《山还含黛秋已至》中,水是沉静内敛的智者。这千变万化的“水”,正是他人生的隐喻:军旅生涯赋予的刚毅,与艺术家天生的细腻,在他身上达成了最妥帖的平衡。

在张富坤的认知里,艺术从不是悬于殿堂的奢侈品,它藏在柴米油盐的褶皱里,躲在日常琐碎的缝隙中。
他画《五月榴花开》的绚烂,让花瓣落在观者的心上;画《温暖的家》的安宁,让炊烟裹着饭菜的香气漫出来;画《屋内的阳光》的柔软,让光线在家具上淌出温柔的弧度。他总能从平凡里提炼出诗意:女孩对镜梳妆时眼角的俏皮,花丛里挑拣花朵时指尖的专注,阳光下闭目闻香时嘴角的沉醉——这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瞬间,在他的画笔下都成了永恒的美好。
“想让美与生命力陪着孩子们长大。”谈及困在题海里的青少年,他的语气里满是疼惜与关怀,“这是我最真挚的愿望。”

对张富坤来说,故乡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泉眼。“小时候啊,故乡的天特别蓝,蓝得透亮,深得见底。”他回忆时,眼里似有云雾浮动,“如今难再见到那样的天,但故乡的云,始终飘在我心头。”这份深埋的眷恋,化作《新都桥的早晨》《永定》《梦笔山之南》里的笔触,每一笔都是对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他的创作方式也带着乡土的质朴——“以平静之心,画默默生长的生活”。背着沉甸甸的画具,他踏遍田埂、穿行花丛、驻足雪山下,把自己融进天地的大美里,也把天地的美收进画布中。“画画于我,是思念,是爱恋,是生命一点点的积累,更是一点点构建自我的方式。”

从海疆到故乡,从水兵到画家,张富坤走完了一场横跨半生的“色彩修行”之路。他的艺术之所以动人,不仅源于那绚丽浓烈的色彩、奔放有力的笔触,更因每一笔每一划里,都藏着对生命最本真的热爱。
在他的画布上,我们能看见一个艺术家最珍贵的特质:既揣着军旅生涯留下的刚健,也不藏对人间温情的向往。这种刚柔并济的气质,让他的作品像极了他笔下的天空——永远炽热,永远有力量。
正如他所说:“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人间烟火里寻找治愈的力量。”而张富坤的艺术,就是这场治愈之旅上最美的风景——有花正往心头绽放,如是,便满是欢喜。

张富坤艺术简介
张富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履历兼具深厚的本土根基与独特的军旅视野。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同时担任四川省当代油画院专业画家,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家,蜀都书画院常务理事,受聘于农工党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省民进开明画院、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及温江政协书画研究院。
曾长期深入海军部队生活,作品多次发表于《解放军画报》《海军文艺》《海军杂志》《东海文艺》《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等军队重要报刊杂志,亦广泛见于《美术》《美术观察》《四川美术》等国家级、省级专业艺术期刊,以及《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厦门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






















☆ 本文作者简介:钱金生,高级政工师,曾在《解放军报》《厦门日报》等全国报刊发表数百篇,多次荣获军事学术论文奖,并参与编撰《古今中外军队管理》等著作。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