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重庆巫山县曲尺乡的柑园村,漫山遍野的脆李树郁郁葱葱。“全村现有脆李种植面积4600亩,全部达到丰产期,今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脆李就是村里的‘金果果’!”柑园村党支部书记蔡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还借助李花节、采摘节、农业现场会等活动,打响乡村旅游品牌,实现农旅融合,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特色产业的兴起,让曾经外出奔波的“打工人”纷纷返乡,变身乡村发展的“主理人”。49岁的张兴建就是其中一员。“在外跑船10多年,风里来浪里去,既辛苦,又顾家难。后来,政府在村里推广种脆李,我觉得很有前景,就和媳妇儿商量着一起回来发展。”张兴建说。如今,他不仅种了10多亩脆李,还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有40多万元,比跑船时翻了一番。

重庆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脆李果园(巫山县水利局供图)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2011年出台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主要解决三峡移民安稳致富以及三峡工程安全运行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影响处理等突出问题,资金来源由中央财政保障。截至目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投资1238亿元已全部安排,实施项目7561个,预计到今年底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移民安稳致富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库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1%、9.1%、9.4%,略高于全国增速水平,库区群众和移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司长阮利民介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目前库区已培育形成柑橘、茶叶、脆李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扶持了一批生态工业园和重点景区建设,累计新增就业岗位94.1万个,培训移民100.6万人次。
据了解,重庆市、县两级先后实施三峡后续项目26个,累计投入资金2.59亿元,帮助曲尺乡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升级,建成产业道路、灌溉水网、交易市场、数字果园和运输码头等一批关键设施,为巫山脆李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全市新建、改造工业园区24个,扶持材料、化工、电子等产业发展;实施长江柑橘带、沿江古镇文化旅游带等项目,助推库区15个区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0%。”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卫国说。
湖北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一颗颗柑橘树承载着群众增收致富的期盼,山脚下的柑橘洗选果厂和鲜库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巴东县(江北)柑橘产业发展扶持项目的建设成果之一。
以2000万元三峡后续专项资金为撬动、总投资4500万元的巴东县(江北)柑橘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实现了柑橘产业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优良化选种。“5000亩柑橘进入丰产期后,年产量可达万吨,将直接带动沿渡河镇、溪丘湾乡近3000名移民稳定增收致富。”巴东县水利局局长谭勇说。

位于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的柑橘洗选果厂(谭志龙摄)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共实施惠及移民群众民生项目73个、投入三峡后续专项资金16.82亿元,支持库区旅游、柑橘、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
依托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有力支持,库区移民凭借特色产业闯出了致富路,收获了“稳稳的幸福”。2024年,三峡库区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是2010年的4.19倍,年均增长10.5%;城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万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6.1%。(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蒋菡 通讯员 李晓芳 孟辉)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浙江钢衬陶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