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浪奔浪流——2025陈幼坚、欧阳应霁双个展”今起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对外展出,展览呈现了两位艺术家的70余组作品,涵盖设计、绘画、装置、日常器物等,展现沪港双城的文化联结。

展览现场
陈幼坚,1950年生于中国香港,知名设计师。他曾打造了Canton Disco潮流符号,为一众明星设计了前卫的唱片封面,以及为可口可乐设计中文商标。其中,可口可乐的中文商标一度作为经典案例,进入设计教科书中。

陈幼坚
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陈幼坚青年时期的素描手稿、1970年代任职广告公司的作品、80年代为中国香港流行音乐唱片设置的封套、90年代首次在日本个展的海报、到近期跨越商业与视觉艺术的创作。

展览现场,陈幼坚设计的《可口可乐中文商标》视觉识别设计,2003年
香港是他创作的“根”,从早年在香港开启设计事业,到用作品记录城市的潮流与记忆,香港的烟火气与国际范儿,成了他“东情西韵”理念的最初灵感来源。另外,上海也是他创作生涯的源泉,他频繁往来内地工作,与上海结下深厚情谊。他的作品也曾两度入选上海双年展,还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过个展。在他看来,上海的包容与活力始终在激发他的创作欲。

陈幼坚,《夜上海/夜香港》摄影(连相框),63.5x49cm,2025年

展柜里的上海和香港的旧明信片及老物件
展柜里的上海和香港的旧明信片、从豫园淘回来的收藏小物,都是陈幼坚与上海多年来的“友情见证”。摄影系列《夜上海/夜香港》则是他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的,把凌晨外滩和香港街头的光影放在一起对比,两座城的浪花在画中对话。
欧阳应霁1961年出生于中国香港,漫画家、作家、美术家。上世纪90年代,其作品《我的天》《三七廿一》问世,以漫画笔调解读社会表象。他也写下《香港味道》《回家真好》等经典,将厨房秘方变成城市文化注脚,让美食成为连接记忆的纽带。

欧阳应霁
欧阳应霁用瓦楞纸、玻璃钢、日常器物创作艺术作品。创作于2025年的作品《不断不舍不离》是用66件陪伴他成长的小物做成了一本“微型记忆册”,以此反映生活方式与美学取向。

欧阳应霁,《我的天》《三七廿一》漫画

欧阳应霁,《不断不舍不离——陪伴我长大的这一切》,2025年,装置生活器物、综合材料
饮食是欧阳应霁创作的重要一环,他总说“一碗汤、一顿饭里藏着最真实的生活”,《内外乾坤》与《天天厨房》系列便将这份烟火气揉进艺术。他曾在香港开设了“味道图书馆”,是以食谱为主的藏书中心,并举办饮食文化及烹饪分享会。同时,他也强调“家宴”概念,在各地开展家宴活动,让食客在一餐一食中触摸在地文化。

展览现场,欧阳应霁,《上海摇篮曲》
与陈幼坚一样,沪港双城也是欧阳应霁创作的重要源泉。作品《香港味道》是他将父亲的街头速写与自己的饮食随笔并置,让“香港味道”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作品《上海摇篮曲》是一组泛黄的老照片,呈现出生于上海的母亲的童年留影。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