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石家庄11月14日电 (记者商帆)河北博物院联合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于11月12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10号展厅对外开放。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
本次展览精选70余件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常书鸿不同时期创作的绘画作品,串联起其六十七载丹青轨迹,展现他对敦煌研究及保护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在油画艺术领域的成就。
“敦煌召唤·赤子归来”(1927—1942)部分,讲述常书鸿从巴黎塞纳河畔回到祖国弘扬千年敦煌,用十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跨越万里的人生跋涉。
“归国寻根·艺融中西”(1943—1981)部分,在长期投身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壁画临摹工作的过程中,常书鸿汲取敦煌艺术所蕴藏的美学养分,他将莫高窟壁画中流畅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沉稳浓丽的色彩、宏大而灵动的构图,以及深植于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涵融入到油画创作中,持续推进油画语言的中国化转型。

《莫高窟庙会》布面油画,浙江省博物馆藏。河北博物院供图

《莫高窟四月初八庙会》,浙江省博物馆藏。河北博物院供图
“耄耋回望·薪火永续”(1982—1994)部分,讲述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追寻与敦煌大漠的淬炼,常书鸿完成了从“守护者”到“思想者”与“引路人”的角色深化。其艺术语言展现出从西方技法到东方美学精神的本质跨越,形成一种具有文化主体性的“东方写意”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