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高蕾 闫章默)“作为中国最高美术学府,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央美术学院将延续80余年的写生课程打造成‘行走的思政课’”。近日,在“青春华章·青知讲说人”青春分享会上,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介绍,“在‘写生路上的思政课’中,我们将课堂融入山河脉络、文化现场与古老村落,和同学们在行走中感受中华文脉的呼吸,在笔墨间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里坚定文化自信。”
今年4月,为推进“大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首次集体加入写生队伍,历时20天跨越7省9市,行程近9500公里,将课堂延伸至北京怀柔、皖南西递村、瓷都景德镇、河洛之源巩义、富川状元村等多地。此次活动覆盖10个专业院系,量身打造了10场具有在地特色的“艺术+思政”融合课。
“我给同学们分享最多的是如何开展社会调研和乡村观察,通过课程,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用笔尖勾勒绿水青山,用目光触摸时代肌理,在田埂间感悟乡村振兴,在市井里读懂民生百态。”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杰伟说。
这堂写生路上的思政课,让师生在描绘风景的同时,也让大家读懂了乡村振兴背后那些具体的人、具体的事。画笔之下,不仅是山川与村落,更是一个时代中踏实前行的足迹。
“写生路上,我们跟随思政课老师们走进了甘南高原,站在腊子口遗址,面对山河间感人的故事,我创作了油画——《春满人间》。画面中格桑花热情绽放,左边是一位甘南藏族女子与一只孔雀;右边是一位汉族青年。格桑花盛放在先辈用生命浇灌的土地,也盛放在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中。我以生生不息的格桑花为线索,呈现出用奋斗接续奋斗、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新愿景。这次写生路上的思政课,也让我更深刻领悟到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真正内涵。作为新时代的央美青年,我们要在艺术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作品。”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田焜元说。
在王晓琳看来,中央美术学院要培养的,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画师”,而是心怀“国之大者”的人民艺术家。她表示,“我们相信:每一步创作的路,都将生出‘文化自信’的花朵。”
“青春华章·青知讲说人”青春分享会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北京市委网信办、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及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中国青年网承办。本次活动以“青春自有选择”“人生当须远行”“一路璀璨生花”三大篇章为脉络,通过榜样引领、故事讲述、艺术展演等形式,呈现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青春思想盛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近500位高校大学生,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北京市新闻媒体记者,网络名人等共同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