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丨《步趋集》—— 方晓风学术思想脉络与启示
创始人
2025-11-13 15:32:26
0

《步趋集》

著 者 方晓风

丛 书 名 中国当代设计学术思想文丛

策 划 杭间

主 编 陈岸瑛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5年10月

《步趋集》一书由方晓风先生所著,书中收录了他为《装饰》期刊撰写的数十篇序言。这些序言主要分为立足当代、关注本土、设计伦理、国别设计、设计历史、设计教育六个部分,聚焦园林研究、设计管理、设计实践与创新教育等核心议题。

方晓风先生倡导设计学科应以实践为主导,引入的理论也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他强调案例研究,主张从更多维度展开研究,包括技术维度、文化维度,乃至经济市场维度和社会维度。本书为读者梳理了方晓风先生学术生涯的大致脉络。作为中国当代设计学界的中坚力量,他的这部文集具有为青年学子树立典范、为历史与未来提供镜鉴的价值。

我2002年到美院工作,2007年就到《装饰》杂志社了,到那里工作是个重要节点。当时来管这个杂志,我只是凭着对做杂志这事有兴趣就来了,但是没有充分地思考自己的驾驭能力,真可谓无知者无畏。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我在中学的时候,自己编过一本杂志,虽然这是很鸡毛的事,但是有这种情结,它像一个小种子一样。所以人家一说,我就来了,也没多想,也没提条件。当时学院还客气,问你有什么条件,我也不懂,所以我也提不出什么条件,就是这么一种偶然的机缘。当然,偶然的机缘也改变了人生的一个走向。做杂志还有一个原因。2006年环艺系出了一期《环艺教与学》,以书代刊,本来想长期出版,后来因为经费各种原因就没有延续。当时苏丹是主编,我是副主编,我写了这期的“写在前面的话”,当时梁雯回国,还向她约了一篇文章。后来郑曙旸老师在学院当领导,觉得我好像能干杂志这事,实际诱因正是这个。

来到《装饰》社之后,我走访了很多人。没干过杂志,还是有很多东西不是很明白,也看了很多兄弟刊物。我还做了一个工作,就是把所有老的上百期的《装饰》都看了一遍。这一遍让我形成了对这个刊物的基本认识。所以后来在编辑工作里面,除了对质量的控制,我很想强调对刊物内容的一种组织呈现,强调专业性,以及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另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开始做专题。做专题的原因就在于,通过做专题来强化一种问题意识,因为每个专题都是一个问题,同时也尝试每一个专题邀请不同学科的人一起来写文章,所以它也带来相对立体一点的一种视野。第一个专题是中国动画,第二个专题就蛮有意思的,叫新艺术运动之新。我们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再切入设计史,讨论历史问题。我们邀请了不同专业的研究者,因为新艺术运动其实在不同领域的表现的确是不一样的,在服装领域,在建筑领域,在室内领域,甚至在戏剧文学领域的表现方式都不一样。这一期出来其实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反响,因为很多学科的人也不了解其他学科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反而形成了有意思的一种视域,一种景象,一种学术景观。专题这种方式就迅速得到了认可,很快地做起来了。

编辑工作,接触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人,慢慢形成作者资源。所以编辑工作对于我来讲非常重要,等于我的职业生涯的门在被不断地打开。对学院而言,非常重要的学术根脉、学术基础是工艺美术,所以刊物里面有大量的相关内容。工艺美术原来也是在我知识体系之外的内容,可因为工作关系,我就必须得接触工艺美术。

后来我们坚持在弄一个专栏,就是《第一线》。《第一线》的前身是因为2008年《装饰》创刊50周年有个策划,2008年一整年通过人物50、事件50的梳理,慢慢变成了一个小栏目《第一线》,专门去访问第一线的设计师、设计机构组织,目的是保持跟实践领域的一种接触。在办刊过程中,有一位老师说过一段话,对我刺激蛮大,我也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杂志如果都是登文章的话,都是论文的话,你登的很多东西都是二手三手的,都是别人嚼过的,杂志没有自己一手的东西。这虽然就是期刊的特点,但期刊跟论文集之间还要有所区别,它还要反映业界的动向、动态。我有一次参加期刊主办的一个活动,其中一位科技期刊的主编也提到,ScienceNature主编的工作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他们一年到头的工作是全世界飞,他们要了解全世界最牛的实验室在做什么。实际是一个道理,就是在纯科技领域,他们也要了解发展动向,知晓可能的一些突破会在什么点上面。即使还没有研究结果出来,即使还没有成文,这些期刊已经有一个预先的判断。编辑也要不断地积累学科里的知识,要不然,当十年编辑,跟业界就脱离了,业界发展的最新的东西你就不知道了。

编辑工作,一方面是对于学术视野的开阔,另外一方面,让我自己再重新思考这个学科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它的学科属性是什么。所以,后来为什么讨论研究范式,实际上是源于编辑工作的一个影响。这种思考,一方面是怎么样利用编辑部去做一些工作,另一方面是我自己的课题研究怎么做。园林的研究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进行的。

我做的园林研究,如果说跟其他人的区别的话,我还是从一个设计师视角去做园林研究的,所以我重点没有完全放在历史研究这个里面。当然,历史研究仍然是基础,它仍然重要,但是我还是希望,并且我觉得我做园林研究里面最大的一个体会还是文化的理解:这些设计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文化理解的追索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动力,或者叫线索,后来我们称之为逆向还原。这个方法有几个好处。一个就是它仍然保持了跟实践的关系。这个学科以实践为基础,所以如果你没有对实践的认识,其实无以形成真正的理论上的深刻认识。第二个,理论的引入、理论的应用,也要围绕实践有效地展开。实际上,很多研究对理论的引用是花边式的,是装饰性的,它不能解决问题,它不能形成深刻的洞见。我强调案例研究,也强调更多维度的介入、技术的维度、文化的维度,甚至经济市场、社会的维度。我想,这本书就构成了我自己的学术的一个简单的脉络。

节选自《步趋集·学术自述》

向左滑动浏览更多

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装饰》期刊主编,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作有《楼山和鸣的空间叙事艺术——中国传统造园新诠》《设计风眼》《清代北京宫廷宗教建筑研究》《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技艺·名园赏析》《建筑风语》《写在前面》等。长期倡导以物见人的设计历史研究策略,重视设计的文化表达、设计史的研究,除文献研究外,还应用“逆向还原”的研究方法,更多的以设计思维的角度进行历史与理论的探索。自2018年主编《设计研究新范式》系列图书,提出设计学科如何确立、完善学科研究范式的问题,对设计学学术研究产生广泛影响。

文字 | 设计出版中心

制作 | 设计出版中心

校对 | 十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Top连云港博云矿山机械有限公... 推荐指数:★★★★★ 在矿山、化工、冶金、环保等工业领域,固液分离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的核心...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关于周... 拍卖公告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将于2025年12月4日10时至2025年12月5日20时...
名家字画收购,丰宝斋上门更放心 藏家转让名家字画时的谨慎,源于对行业乱象的担忧:虚假鉴价、恶意压价、流程繁琐……北京丰宝斋深耕北京字...
【漫动教育】推荐画师:Shun... 细腻柔和的笔触:线条流畅且细腻,常营造出柔和氛围,像绘制人物发丝、衣物褶皱,用轻柔笔触展现细节与质感...
【企望教育】绘画中的灵动之光 在绘画的多彩世界里,色彩通透感宛如一颗穿越时空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魔力赋予作品鲜活生命力与无可比拟...
三场当代艺术展览在沪揭幕 陈世...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3日电(记者 陈静)13日, 一场跨国籍与时代的大型展览——“10-60”正在...
2025广西退役军人文化艺术作...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3日电 (李江蓉)11月1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自治区文学艺术...
宝山监狱“新翼艺术团”成立,艺... 11月12日下午,上海市宝山监狱新翼会堂里暖意融融,以“向阳新生,筑梦前行”为主题的2025年度“爱...
竹山县杨刚绿松石珠宝店(个体工...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竹山县杨刚绿松石珠宝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刚,注册资本1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