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有一位书法、人品、学问俱佳的传奇大家,他以身殉国,是乾隆笔下的“一代完人”,他就是黄道周。本季秋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此件承载着深厚人文底蕴的黄道周行书扇面尤为引人注目。这幅作品不仅是明末书法艺术的精湛演绎,更如同一扇尘封已久的窗,待我们一同推开,窥探那一段发生在漳州的真挚师生情谊。
精 品 导 览

9019
黄道周 (1585-1646) 行书七言诗
扇面 水墨金箋本
釋文:种花又老一深春,发鬓含霜渐欲匀。无复高谈惊四座,可容吟苦动西邻。凫分鹤胫犹难舞,书作兄啼意自亲。留得半尊穿石榻,临龙跃马让通人。
题识:再和江坤放,渭潜兄正,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
著录:
1.《詠業近集》 (明)黃道周撰;
2.《焦桐山詩集》 (明)黃道周撰;
3.《焦桐山文集》 (明)黃道周撰;
4.《明诚堂詩集》 (明)黃道周撰;
5.《浩然堂詩集》 (明)黃道周撰;
6.《黄漳浦集》 (清)陈寿祺
78×66 cm. 约4.6平尺
RMB: 100,000-150,000

8315
齐白石 (1864-1957) 群鸡图
102×34 cm. 约3.1平尺
立轴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题识:鸡有雌雄,长成自然分别。戊子年八十八岁,白石老人制。
钤印:老白、借山翁
说明:
1.2009保利(北京)秋拍Lot1451。
2.文物公司旧藏。
RMB: 50,000-80,000

黄道周(1585-1646),初名螭若,宇玄度,亦字幼平、幼玄、去道等。明万历十三年生,清顺治三年殉节。福建漳州府漳浦县铜山人。自幼卧铜山孤岛石室中博览群书,故号石斋,又号漳海石人、石道人、石史、海表逸民、少仙子、赤松子等。

漳州东山东门屿上云山石室为黄道周读书处

黄道周读书处

鹰嘴岩左翼下刻有“石斋”二字
天启二年(1622)举进士,天启四年(1624)授翰林院编修。崇祯时任右中允,“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他痛恨魏忠贤等阉党争权误国、残害忠良,在任二十多年,上疏三十次。然皇帝昏庸,是非不辨,因屡遭贬谪,几至于死。
南明弘光元年(1645),他出任礼部尚书,擢为武英殿大学士。南明首都南京失陷后,他又与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隆武为帝,并到江西征兵,力图北伐,以复大明。

黄道周率军抗清
在婺源与清军交战时被俘,押至南京,临刑前夕,坦然挥毫完成以前曾许诺过的书画酬应,并破指以鲜血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十六字。大义凛然,从容就义。

洪承畴劝降
黄道周一生风骨节气铮铮有声,卒后,唐王特赠“文明伯”,谥忠烈。清乾隆时,又改谥忠端。他的品行、学问,时人赞颂,后人景仰,忠肝义胆,彪炳千秋。
真迹铁证:从结字到用印的四重鉴定

(本件拍品题跋)
厦门大学的侯真平教授是黄道周书画鉴定的权威专家,著有《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并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关于黄道周书画鉴定的论文。他在鉴定题跋中明确指出,此扇面无疑是黄道周的真迹,其理由主要有四点:
1. 风格特征

(深)

(含)

(无復)

(西)

(鹤)

(书作)


(意自)
扇面的结字、运笔、气韵皆合黄石斋风格。字如 "深"、"含"、"无復"、"西"、"鹤"、"书作"、"意自" 等,整体风格亦然。黄道周的书法 "刚严奇古、风骨峭然",在这件泥金纸本扇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作品对比
类似书风之扇,尚有《承训堂藏扇面书画》所收,莫华钊藏 "林德侯方伯题江虞暤兄弟小集用德侯韵" 与北京永乐 2021 秋拍崇祯六年所书 "小诗一章奉送蓼翁徐老父母入覲并请正" 及香港苏富比 2023 春拍崇祯十一年诗 "书赠大滌弟子邵先之关门待闸二章" 等。

《承训堂藏扇面书画》所收,莫华钊藏:黄道周《行书五律诗二首》,金笺本水墨,16×51.5cm


3.印章考证

本季拍品取印“黄道周印”
所钤 "黄道周印" 与莫华钊藏扇同并与上海博物馆藏 "大滌山中同诸兄分赋得丘钦二韻似士美兄丈正之" 等至少十四件作品相同。这枚印章的形制、篆法、刀法特征,均与黄道周常用印章一致。
4.诗文溯源


诗同清代陈寿祺编《黄漳浦集》卷之六,题作 "林德侯江虞暤昆仲小集山中,用诸子韻和江仲放二章"。莫华钊藏品之诗见此集卷之三,题类似之,可见同期之作。
题跋人简介:侯真平(b.1949),男,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教授,兼任厦门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侯真平自1985年起专注黄道周文化研究,参与编校《“一代完人”黄道周》专题辅导报告。主要著述为《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明洪思等《黄道周年谱》校点(合作)等多种。
漳州情缘:门生与恩师的交游往事
黄道周与漳州门生的深厚情谊,不仅体现在这件扇面的题跋中,更在历史文献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黄道周曾在漳州多地读书讲学,尤其是在漳浦县北山、明诚堂,府城榕坛,龙溪县邺山讲坛等地。他的讲学吸引了众多漳州士人前来求学,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师生网络。

黄道周讲学处(明诚堂)

黄道周讲学处(明诚堂)——天地盘
这件扇面的题跋中提到的"江仲放",便是黄道周在漳州的门生之一。江仲放讳曇,在《黄漳浦集》中多次出现,如卷一 "乙亥秋偕诸子卜築江峡",卷卅七 "癸未三月十九日至蓬莱峡" 等记载,都反映了他与黄道周的密切交往。

黄道周在扇面上题写的"再和江仲放",不仅是对门生的文学唱和,更是师生情谊的见证。这种以诗会友、以书传道的方式,正是明末漳州文人圈的典型交往模式。这件黄道周扇面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连接着明末漳州的文人群体,记录着师生之间的真挚情谊,也传递着黄道周 "刚严奇古" 的人格魅力。

在今天,当我们欣赏这件扇面时,不仅能感受到明末书法的艺术魅力,更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黄道周与门生的交游往事,通过这件扇面,跨越时空,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