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峡新景——2025重庆渝东北美术作品联展”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开幕,以艺术视角展现新时代三峡风貌。
据悉,本次展览由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三峡学院联合主办,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承办,三峡移民纪念馆协办,汇聚渝东北区域艺术家近期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不同类型力作。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宏伟介绍,策展团队深入万州、云阳、奉节等多个区县,走访艺术家工作室,最终甄选出体现三峡地域性绘画创作的作品。展览以“自然—人文—时代”为学术主线,设三大板块:“风貌记录”以多元视觉语言诠释三峡山水壮美;“人文之魂”聚焦民俗与生活场景,传递乡土情感;“时代之变”展现乡村振兴等建设成就,记录三峡在时代进程中的发展脉搏。
万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万州区文联主席张君表示,万州作为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始终将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本次展览以“三峡新景”为主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了新时代三峡的生机活力与文化气象。下一步,万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将继续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讲好新时代三峡故事,用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

游客与孩子共同欣赏画作(学校供图)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指出,三峡,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也是中国美术创作中历久弥新的主题。本次展览以“三峡新景”为主题,推动三峡图像从“地理叙事”向“精神写照”转型,搭建了一个连接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与社会美育的优质平台,充分体现了各方的学术前瞻性和文化使命感。
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许光洪宣布展览开幕。他表示,学校长期秉持“研究三峡、传承三峡、服务三峡”核心理念,本次展览是学校高度重视以三峡文化为内核的学科融合与育人实践、将地域资源转化为办学特色与学术优势的生动体现,既推动了三峡题材创作从风貌记录向意象建构升级,更实现了“教学研展”一体化落地。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的联动,促进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为渝东北文化繁荣与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让学校成为三峡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游客与朋友分享展览佳作(学校供图)
本届展览汇聚了来自不同年龄层与背景的创作者,年龄上至七旬长者,下至十龄幼童,跨度宽广。参展者中,既有深耕艺术教育的高校教师与职业艺术家,亦有扎根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及纯粹的热爱者。来自开州的黄凤碧、杨庆梅、杨合雅、王亦竹一家,祖孙三代四位女性共同参展,更构成了艺脉绵延的动人图景。
开幕式后,举行了“三峡地域性绘画创作学术座谈会”。参会人员围绕“地域美术创作与文化传承”“‘文艺两新’群体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地域性主题创作与国际化艺术语言”等议题展开研讨。(来源: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