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鉴赏
在古典诗学的星空中,"霜"以其独特的笔触自成一家气象。从杜牧山中那一片灼灼其华的“霜叶”,到李商隐楼头那一场清辉交映的“霜月”,霜的意象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生命张力。它既可以如火焰般热烈,亦可如月光般贞静。它既是万物凋零的序曲,也是生命绚烂的极致与精神高洁的象征。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词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诗词鉴赏
《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在杜牧眼中,霜并非肃杀的代表,而是最高明的画师。它用冰冷的笔触,竟点燃了整片枫林,让秋叶呈现出比二月春花更为炽烈、更为饱满的红色。这“红于”二字,是挣脱了生命束缚后的极致绽放,是一种历经寒苦而后生的壮美与达观。这层霜色,为寒山、石径、白云的冷色调画卷,注入了温暖而蓬勃的灵魂。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诗词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诗词鉴赏
《霜月》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则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
李商隐笔下的霜,被赋予了神话的瑰丽与清寒。掌管霜雪的青女与月宫中的素娥,这两位超凡的神女,在“月中霜里”争艳斗妍。霜,在此成为了她们较量的舞台,清冷、孤高、不染尘埃。它不再是背景,而是与月光融为一体的主角,共同营造出一个高远、澄澈、略带孤寂的唯美意境。这是独属于深秋夜空的、一种摒弃了烟火气的纯粹之美。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