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长居北京,闲时常去中国美术馆看看新作品展览。美术馆是业界最高艺术殿堂,是艺术品水准的国家名片,参观美术馆是愉悦的艺术享受。不知道是时代不同了,还是感官迟钝了,当前去看美术馆,总觉得展品一般,全无过去看展的新奇、激动、震撼的感受。平日美术馆门庭冷落,有兴趣的观众不多,处境与大国二千多年的美术历史与艺术成果很不搭配。
美术馆在西方非常盛行,观众如潮。笔者看过英、美、意、法、俄等国知名美术馆,馆内陈列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令人惊诧,内容有宗教题材,重大历史事件记实,以及风景人物等等。这些油画尺幅宽大,场景华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仅是绘在画布上,而且有画在墙上,许多宗教建筑、皇家宫殿的穹顶与四壁,都画满宗教故事,再现历史事件,营造金碧辉煌的艺术天地。


美术馆展品,狭义理解是书画与雕塑,广义范围有摄影作品、手工艺术、建筑美学、文化交流等等,还有与外单位联办的古代彩陶、瓷器、青铜、玉器等特展,美术馆与博物馆边界出现重合之势。
美术馆展出内容,有配合国家政治活动特定主题的大展,有紧跟时代,更新展品,吸引人气的各类小展,有老艺术家的精华作品专展,也有艺术新秀佳作的走秀平台。
国内对美术馆关注度不高,观众零散,只有美术圈人士比较关注,如是某人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过,是一辈子的个人荣耀,名片上或注本人作品曾选送国家美术馆展出,这行字极具抬高身价起到镀金妙用。
作品挤进美术馆怎么选择呢?艺术标准是第一吗?未必,恐怕有经济利益参与挑选,把平平泛泛的作品摆上展台。不过你看是平淡无奇,笔艺一般,别人要怼你不是书画家,看不懂作品。此话似有道理,则是弱智语言,照此逻辑不当厨师就是品尝不出菜肴味道。当代书画创作有股钻营猎奇的风气,写书法的喜好草书,绘画跟风抽象画派。为什么呢?草书信笔涂鸦,杂乱无序,还有用针管射字、拖把写字、女体书法等,把丑书作怪当成标新立异,出尽风头。绘画学抽象画派,无须掌握传统画法基本功,创作如是画面分割,几何组合,涂上油彩,五颜六色,意境虚幻,装样故作,把别人看不懂自认为作品是曲高和寡的高端艺术。

在美术馆还看到有个展厅摆满某工匠制作的一批紫砂壶,看不明白美术馆为何展出现代出品的紫砂壶,转念一想,紫砂壶是泥巴做的,不就是雕塑吗。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没有不讲利益的净土,艺术讲利益可以商品化,商品为利益可以艺术化。展览是有公益性与商业性区分,差别是参展收费高低,利益导向必然是商业化氛围越浓,艺术性品位越低。
美术馆六楼有间“藏宝阁”,面积约百余平方,观众慕名来此,都要目睹一眼藏宝阁。笔者不知道美术馆库藏有多少件书画宝物,在藏宝阁展出约有三十件作品,有晚清民国时期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蟹、于右任的书法,还有潘天寿、吴作人、吴冠中、黄永玉、启功等大师作品。不客气的说藏宝阁展品作者,书画功力对比古人有相当差距,高估仅为史上二、三流书画家,在藏宝阁展出的几件条幅及尺余大小的小品画,完全不能反映作者的意境高雅,精湛笔艺。观赏不要迷信大师,件件作品都是名作,从藏宝阁展品看见的仅是原迹,以及被舆论拔高、拍卖炒作的大师名气。


笔者认为藏宝阁须是中国书画的精华之展,代表书画艺术的顶端作品,倘如是外国人参观国家级美术馆,拿出手的是藏宝阁(上图)徐悲鸿、于右任、齐白石、吴昌硕等人作品,或被认为中国美术馆所展中华优秀文化不过如此,以此代表中华文化艺术展出,岂不丢人或是笑话。
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已有二千多年书画发展史,涌现出书圣王羲之,画祖顾恺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张旭、怀素等一批历朝书画名人名作,创作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鸿篇巨制。可惜在国家美术馆看不到系统反映中国书画史的展览,看到的多是现代书画作品。美术馆的历史名人书画馆藏,理应要比博物馆更专业、更对口、更全面,即使没有历史原作,或保护原作不便展出,应以复制品取代,同样具有表现历史文化成就的展览意义。展出如是缺失几千年书画史与历史名人作品,是漠视中华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历史辉煌,馆名配上“中国”二字吗?
中国民间收藏完全可以弥补古书画馆藏不足,但是民间藏品被专家抹黑,有关部门持续二十多年在法律、制度、政策、舆论方面封杀民间收藏,直至去年全国人大通过最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之后,作恶有所收敛。最近国外曝光一起文物案件,揭开作恶的冰山一角。韩国商人闵种基从中国购买一批古董,把4000件古陶瓷捐献给韩国高兴郡博物馆,被举报为假货判为欺诈罪,最终上诉经专家鉴定全部是真品。二十多年来文物出口,经专家验货定为工艺品流出国门多达数千万件,损失无法估量,责任未被追究。
最新《文物保护法》肯定了民间收藏合法性,多家机构发布了征集公告,重点是在公告末尾提出捐献。中国收藏家是爱国的,收藏本身就是耗尽家财,保护文物的爱国行为。曾有海内外很多收藏家,带着藏品上门捐献博物馆,统统被“来源不明”为由拒之门外,或是口出恶语“假”的。汶川地震时一群收藏家拿出几十件最珍贵的元瓷大盘、大罐等藏品捐献灾区,未料被诬为假货作秀遭到封杀。当下民间藏品被确认为真品时,有关机构不顾颜面,对民间收藏重操“白嫖”式索取,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民间收藏圈外人,不了解民间古书画资源的浩瀚,有列祖列宗的书画遗存,有历朝历代的皇室收藏,古书画品质与数量远超越国有馆藏。故在当代有幸敬观书圣、画圣、草圣等历史名家原作,以及传世“十大名画”、“十大书法”等,再有几座中国美术馆也陈列不完。民间藏品真假由科技检测说了算,任凭专家一张嘴,无据断真假的时代一去不返。
中国美术馆每年要举办多场个人作品特展,由此想到可否举办收藏家古书画特展,由收藏家提供展品,馆方负责办展,收藏家并向馆方捐献几件古书画作为补偿,达到合作共赢。当代许多观众对古书画具有浓厚兴趣,举办古书画特展,不仅能满足观众需求,为收藏家提供展示舞台,而且对美术馆提升人气,丰富了展品资源,获得馆藏补充等,都是一件对各方有益的好事。
在美术馆入口两侧位置,左右各立一块红底白字的高大展牌,上面写满向国家捐献作品的艺术家名录,寄望将来在展牌上添写,向美术馆捐献古书画的收藏家名录,体现对收藏家的应有尊重,期待中国美术馆成为弘扬历史文化,具有国家权威的传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