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文社举办了“‘经典’与‘当下’的对话 ——‘人文经典文库(第一、二辑)’新书发布会”,邀请著名学者、作家、读书博主等,就“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名著与“轻阅读”趋势融合的重要性等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探寻经典阅读更多的可能性。

在当下不断变革出新的图书市场,一手掌握的小开本图书带来新的阅读趋势,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和热议焦点。这种小小的口袋本,直击当代人生活痛点的选择——巴掌大的尺寸,塞进随身小包甚至口袋都毫无压力,无论通勤时还是闲暇时,可以随时随地读上几页,满足了读者碎片化时间阅读、轻松阅读的需求。这不仅反映了图书产品形态的拓展,更折射出版产业链的创新突围与读者阅读需求的迭代升级。
在保证版本内容优质的同时,“人文经典文库”采取了统一的装帧及排版设计,封面简约雅致,内文以小开本形式排版,字号适中;正文用纸柔和护眼,质地细滑,完美地实现了“轻量化”和“经典性”的合二为一。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介绍了“人文经典文库”的出版情况。他说,这套书是他亲自策划的,是他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就是要出一套给行走中的读者看的书。臧社长说,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聚集地,但是怎么能够让有不同需求的读者都能够分享到这么多经典作品,这是人文社多年来一直在做的工作。“人文经典文库”这套书从2024年底开始启动,到2025年7月份推出第一辑30种,这几天又推出了第二辑30种。第一辑30种发行了三个月就有11种加印,这几天又推出了第二辑30种。第一辑30种发行了三个月就有11种加印,到2025年底希望出到100种,可能会有一百六七十本的体量。
随后,嘉宾围绕“经典阅读在当下的意义”和“在当下如何读经典”。展开了对话。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对谈嘉宾有: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李洱,著名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文铮,著名青年作家张天翼老师。读书博主赵健主持活动。
上半场由康震和文铮教授对谈。“当我们非常渴望一种方法论、一种价值观再次给我们给予提升的时候,我们拿起这本书非常吃惊地发现,虽然它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几百年,但它依然像产生之初那样的新鲜,富有活力,以及保持着固有的深刻,经过了几代、几代人反复的检验、批评、批判和反思,人们依然认为它对我、对我们具有非凡的价值,这就是经典,也是经典的魅力。”康震说道。
文铮对于经典这样理解:真正给经典下定义的应该是百科全书、是字典的事情。对于我们更多的读者来讲,经典应该就有一个,不是标准,而是感受。一部经典作品,不管是古典经典,现代经典,还是中外的经典,里面一定要有一个多元的解读空间。
活动下半场,李洱和张天翼带来了精彩分享。李洱表示,人文社这套书的出版意味着,这是从结绳记事到数字阅读,这是整个出版史和阅读史中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对阅读的挽救。“这套丛书的出版意味着我们出版人在尽力做工作,尤其他们出版的还是经典,所以它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在听觉文化、视觉文化当中做出的非常重要的选择。”张天翼谈了人文社这套小开本文学经典在轻松阅读方面的作用。她提到,文库本这套书的出现非常及时,它的便利可以跟手机去拼一拼,也许读者们的阅读习惯也能够借助这套文库本慢慢再建立起来,去培养阅读的肌肉,这个精神上的肌肉。文库本就是让读者把大块头的读经典的任务分解下来,让每一步都变得更轻松,读者不会卡在目录页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