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朱虹
11月7日,《甘孜山水志》新书发布暨甘孜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四川甘孜泸定县召开。《甘孜山水志》以山脉为骨架、水系为血脉、文化为灵魂,运用志书体裁,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甘孜山水蕴藏的历史根脉与独特魅力。
据了解,全书主要分为《山志》《江河志》《湖泊冰川志》《川藏道志(甘孜段)》《附录》五个篇章,共六十余万字。《山志》部分详细记述了贡嘎山、二郎山、墨尔多山等十三座名山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名称由来、人文自然景观、周边民俗文化等;《江河志》一章对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州内五条主要河流的流域范围、人文自然景观、流域民俗文化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湖泊冰川志》则收录了五须海、姊妹湖、卡萨湖、天龙湖等州内著名湖泊,海螺沟冰川、燕子沟冰川等冰川的概况、历史传说等;《川藏道志(甘孜段)》一章梳理了“史前至隋朝”“唐宋至明清”“民国至当代”几个阶段,川藏道(甘孜段)的历史演化;此外,《附录》中还收录了甘孜州海拔 6000 米以上山峰信息表、甘孜州主要河流基本情况统计表、甘孜州主要湖泊分布统计表 、甘孜州自然保护地(湿地)名录等。

《甘孜山水志》封面。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甘孜山水志》系统记录了甘孜州山川、水文、生态等自然禀赋,以及相关传说、古迹、民俗等人文遗存,既能为区域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水利建设、城乡规划等提供精准的历史与现实依据;也有助于强化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助力地域文化传承与活化。”《甘孜山水志》主编、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黄辛建介绍。
据介绍,在编纂过程中,《甘孜山水志》主创团队尤其重视文体的通俗性与可读性。

《甘孜山水志》新书发布现场。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广泛搜集、深入研读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涵盖正史、档案、地方志、游记、民间传说等,尤其注重文字的流畅生动,希望《甘孜山水志》这本书既可作为专业研究的参考,也能成为广大旅游爱好者领略甘孜优美风光的旅行指南,成为甘孜壮丽河山的一张名片。”黄辛建说。
值得一提的是,《江河志》一章中,着重对黄河上游二级支 流热曲河的流域面积、生态系统、名称由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自然人文景观等作了详尽介绍。
“作为连接青藏高原与黄河水系的生态廊道,热曲河不仅维系着高原湿地系统的完整性,更彰显了甘孜州在筑牢国家生态屏障及‘中华水塔’保护中的关键地位。”黄辛建介绍,由于黄河支流流经甘孜州的面积较小,以往,缺少系统详实的资料介绍。在编纂过程中,团队力求补充基本面叙述,让《甘孜山水志》具有“学术性、通俗性、资料性”的多重功能。

《甘孜山水志》新书发布现场。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甘孜的山水不仅有文化价值,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着特殊的贡献。”中共甘孜州委书记沈阳在座谈时表示:“通过这次座谈,专家学者为我们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我们也会聚焦保护、传承、发展、运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甘孜贡献。”
发布会上,甘孜州委、州政府相关领导向四川省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甘孜州图书馆、甘孜州职业学院、甘孜州新华书店、甘孜州图书馆以及甘孜州18个县(市)赠书;与会专家们还围绕《甘孜山水志》的活化运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白玉段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发展、甘孜山水文化等进行了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