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泉题】
艺术家简介

刘云泉 194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洋溪镇。1960年至1970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本科绘画系版画专业攻读。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第三至七届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联常务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参加多次国际艺术展和应邀作交流访问。曾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国家一级美术师。
刘云泉书画艺传
刘云泉者,蜀之射洪人也,生于癸未年。幼承文脉,长耽翰墨,以“笔墨双修”名噪当代书坛画苑,为一级美术师。昔任中国书协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又尝为四川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力推蜀地书艺,其功甚著,获“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之誉,实乃“蜀地书风”之翘楚也。
先生早岁负笈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于此筑牢艺基。版画一道,苛求线条之精、黑白之对、构图之散聚,此等素养,终成其日后笔墨之膏腴。对“形”与“线”之敏察,既润其书,亦启其画。学成之后,先生先潜研书法,沉潜汉魏碑刻,于《爨宝子碑》之朴厚、《爨龙颜碑》之恢弘,揣摩至深。他破“执笔必中锋”之陈规,以正侧锋交替运笔,使线条稳而不滞,逸而不浮。其行草尤具个性,篆隶古拙之体势,融于灵动笔意之间,字行疏密得当,既存古人风骨,又出己意新趣,恰似蜀中山水,险峻之中含温润之韵。
书道既成,其笔墨意趣自然浸润于绘画。先生作画,多涉山水、花鸟,然不泥于传统写实,独辟“以书入画”之径。绘山水时,弃繁复皴擦,以中锋线条勾山石之廓,用侧锋墨色现云雾之层,提按转折间,行草之恣纵与篆隶之沉厚并存,远山近石,似动于纸上,力与空灵兼备。写花鸟时,重“意到笔随”,如笔下兰草,劲挺线条起笔,淡墨晕染收尾,叶片舒展,花茎转折,皆凭书法笔势掌控,不求形肖,独求“空谷幽香”之气韵。先生尝言:“画里的线条,得有书法的‘气’,不然就是死的。”此语道破其画之精髓。
先生之艺,妙在书与画“意趣互通”,非止于技法叠加。其书法作品,常含绘画构图之思,大幅行草章法,取山水画“虚实相生”之理,实处笔墨密集如峰峦叠嶂,虚处留白若云雾缭绕,使书法不单为文字排布,更成“无象之画”。其绘画作品,又尽显书法笔墨之神,即便是小幅花鸟,墨色浓淡、线条粗细,皆循书法“屋漏痕”“锥画沙”之质感,令画面既有丹青之彩,又含笔墨之风骨。此“书为画之骨,画为书之延伸”之艺观,使其作品辨识度独显,字里画间,皆见蜀地之率真洒脱,更含传统笔墨之创造性转化。
自射洪少年至艺坛名家,先生数十载以笔墨为舟,遨游于书画长河。其书,是对传统碑帖之敬畏与突破;其画,是对笔墨意趣之延伸与表达。二者相滋相生,彼此成就,勾勒出先生“笔墨双修写春秋”之人生轨迹,亦为当代艺坛传承“书绘同源”之传统,提供了宝贵之实践范式。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