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心村”到“国际艺术村”,荔波洪江的华丽蜕变!
创始人
2025-11-06 18:02:09
0

如诗如画的洪江村。董婧珣摄

在黔南州荔波县喀斯特群山间,洪江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2017年以前,全村超三分之二青壮年外出务工,114栋布依干栏式老屋在风雨中腐朽,田土荒废、污水横流,村集体经济收入仅2万元。

如今,这片土地被重新上色:艺术家改造的老屋鳞次栉比,非遗工坊里染料飘香,研学团队穿梭乡野田间。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至16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8%。这场从“空心沉寂”到“国际艺术村”的蜕变,始于一场以政策为基、艺术为媒、民生为本的乡村振兴实践。

洪江村老屋一隅。董婧珣摄

(老屋新生:艺术赋能盘活资产)

当进城村民不舍老宅却无力护其周全,艺术家向往乡土却暂无落脚之地,看似各自无解的困境,实则形成了精准的需求对接:村民需要的维护力量与艺术家渴求的创作载体恰好互补,这种契合不仅化解了个体难题,更成为激活闲置资源、传承乡土文化的破局钥匙。

2017年,黔南州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同年洪江村纳入改革试点。当地抓住机遇,创新推出“先招商,后收储”模式,配套宅基地“三权分置”机制,明确所有权归集体、资格权归村民、使用权可流转,允许村民有偿退出闲置农房,艺术家可获得最长50年使用权。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破解了村民“守着老宅没收益”的困境,也确保了艺术家在处置房屋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农房从“闲置资产”变成“增收活水”,让常年在外的村民无需再为老屋修缮劳心费神。像韦祖易等100余户村民便用土地和房屋交易的收入在城里购房、开办商铺,圆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村民韦慧利回到洪江村后,能在打理民宿的同时照顾老人小孩,一举多得。董婧珣摄

105名国内外艺术家先后陆续入住村寨,按照“原结构加固、原材料再利用、原工艺复活、原功能升级”原则修复民居。艺术家李向明改造的“土语南居艺术馆”,用村民废弃的老陶罐、旧农具装饰墙面,打造兼具创作、展览、交流功能的艺术空间,每年接待艺术爱好者超5000人次;诗人雁西在“走马转角楼”中打造书院,已举办28场诗歌活动,成为文化共享阵地。截至2024年,48栋闲置农房变身艺术工作室、图书室等,焕发新颜。

老房子翻新后,不仅改善村容村貌,还为当地村民带来多元创收可能。打工返乡的韦慧利夫妻,丈夫帮助艺术家修缮老屋,而她成为民宿管家,实现家门口就业,年收入可达3万元。

随着艺术家与村民的交流日渐频繁,曾经封闭的村民开始懂得何为审美。村子里的院墙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砖瓦堆砌,而是构筑成独特的几何图案;雕塑家刘嵩田将村民打稻谷使用的谷斗创作成扩音器喇叭的《斗音》作品,美术家李春生将马桶制作成《C位》作品获奖,让美学与哲思融入日常。

村民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利用当地建材,把院墙堆砌成了有趣的模样。袁蓠芊摄

为了让新村民和老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洪江村党支部书记韦永俊还利用“善治美”小程序发布村事任务清单,比如保持道路卫生、举办文艺活动等。新老村民完成任务后都可获得积分,提升乡村美誉度的同时还能到积分商城兑换礼品,让“出力”与“受益”看得见、摸得着。“我希望大家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拧成一股绳。”

 (非遗传承:技艺变身富民产业)

艺术发挥了自身的乘数效应,为洪江村后续非遗活化、研学产业发展奠定了革新基础,让乡村振兴不仅有经济增量,更有文化温度。

“到洪江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对文创产品也越来越感兴趣。现在咱们工坊旺季收入可达六七千元,比小作坊时期翻了一倍。”“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带头人韦孟娩眼中闪烁着光亮。她的一番话揭开了洪江村非遗活化背后的故事。

“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带头人韦孟娩正在设计纹样。董婧珣摄

尽管洪江村蜡染、扎染、竹编等非遗技艺底蕴深厚,然而,掌握传统技艺的老匠人年事已高,年轻人却因收入微薄纷纷外出务工,传承险些断代。

转机出现在“天才妈妈梦想工坊”落地的那一刻。工坊依托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和艺术资源,在中国妇女基金会与各级妇联支持下,由洪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运营,致力于传承民族手工艺,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与妇女赋能。

村内的老房屋成为承载文化的场所,闲置农房被改造为11个非遗手工作坊。工坊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学,从染料熬制到纹样勾勒,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光彩;电商直播培训、线下展销会等产业平台搭建,更让一件件精美作品走出深山,成为市场热捧的文创商品。

工坊内,扎染文创产品既传统又时尚。董婧珣摄

截至目前,“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已开展8期技能培训,累计培训300余人,培育出5名“非遗带头人”,带动69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其中18人稳定参与订单生产。

2025年,“妈妈村舍”项目落地洪江村,更将“非遗工坊+民宿+研学”融为一体,形成“妈妈经营、家庭赋能、村落共生”的发展模式。比如将工坊天台打造为民宿客房,二楼提供休息服务,可欣赏青山环抱、稻谷金黄,一楼能体验粘膏染、蜡染、扎染等技艺或购买文创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韦孟娩的工坊二楼设计为民宿,一楼为体验非遗技艺和选购文创商品的场所。董婧珣摄

如今,村民与艺术家已合作开发背包、围巾、布艺玩偶等文创产品40余款;蜡染工坊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结合,年销售额逐年增长;竹编工坊培训村民编织的竹灯、竹篮销往全国;残次品经艺术家再创作蕴含新的意义与价值,2023年韦孟娩将粘膏染工艺品带去北京参加活动,收获大家喜爱。

(文旅融合:业态创新促共富)

“白天学蜡染、逛展馆,晚上住老屋民宿,还能跟着画家学画画,这趟旅行满是文化味。”四川陈女士的评价道出了洪江村的魅力。

民宿集群作为文旅融合的“物理载体”,在保留传统与融入艺术方面独具特色。“一念花开”高端民宿、“洪七民宿”等21家特色民宿由闲置老屋改造而成,复刻红砖青瓦、木格栅等布依族建筑元素,又植入艺术基因:有的民宿兼具展览与住宿功能,有的民宿将蜡染纹样融入软装设计……472个床位的客房入住率常年超85%。高入住率的背后,是游客对艺术体验的认可,也是洪江村民宿集群差异化发展的成功。

村民老屋焕新颜。董婧珣摄

研学旅游让文化“可感可学”,成为洪江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2022年,洪江村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授牌。学生行走在田埂间、石板路上,听村史、逛书院、看民居、观展览、学泥塑,体验稻田捉鱼、制作布依族“福马”竹编……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探寻艺术背后的故事,积累了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人文素养。2023年以来,洪江村平均每年接待研学团队达到6000人次,仅思政研学主题活动就为村集体增收10.8万元。

村民的身份也在发生转变,15位村民转型为研学导师,人均月增收3000元。他们白天热情地为学生授课,分享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晚上则围坐在一起,交流教学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村民和艺术家共同进步,既开阔眼界又开放思想。”贵州省教育厅派驻洪江村第一书记陈仕涛感慨道。

前来参加研学的学生团队。资料图

节庆活动则让文旅价值持续延伸。洪江村持续打造“月月有节庆、四季有活动”品牌,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布依“福马节”、稻田装置艺术展等活动吸引客流,带动11家农家乐经营,年均营业额达12万元。“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陈仕涛说。

如今,洪江村构建起“艺术创作+研学+非遗+文旅”的发展体系,不改“青瓦白墙映群山”的乡土本真,还为村庄注入现代发展活力。在这里,能安放老屋听雨的乡愁,更能托举起村民增收、文化出圈的蓬勃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安宁娃娃巧手生“花”,陶艺教育... “老师,我们的杯子什么时候才能烧好呀?”近日,安宁中学嵩华学校的孩子们带着满满期待,再次来到陶艺教室...
李湘气得翻出了瘦瘦的照片……她... 被“逼”到翻出年轻时又瘦又美的照片,看来李湘这次真的介意了! 刚刚过去的万圣节,网红“想做你的维他命...
大场面来了!中沙“蓝剑-202... 近日,中沙“蓝剑-2025”海军联合训练在沙特举行。中沙两国海军参训队员完成全部预定课目。此次联训,...
绵阳猫咪墙绘爆红 有人骑行50...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近日,一段“绵阳猫咪墙绘”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创作者用手中的画笔,在一面面墙...
希肯文化(872319):拟对... 每经讯,希肯文化11月6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经营需要,公司拟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
幼儿园举办艺术节,呈现孩子们的... 11月6日,北京市第一幼儿园举办幼儿艺术启蒙研讨沙龙暨“我们的美美世界——一场关于美和遇见的对话”幼...
吴彦祖晒和小4岁妻子最新合照,... 11月6日,男星吴彦祖晒出和妻子Lisa的合照,透露夫妻俩时隔23年来再次一起工作。 他晒出夫妻俩...
A股收评:沪指涨近1%重回40...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沪指重回4000点;截至收盘,沪指涨0.97%报4004点,深证成指涨1....
世界斯诺克国锦赛吴宜泽爆冷逆转... 11月5日,2025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国际锦标赛结束第四比赛日的所有比赛,今日16进8的比赛,中国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