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直播卖茶的风,再一次对准了“茶农”。
想来是玩腻味了打折梗。
毕竟,当下的茶圈里,打折成风,上直播间逛一逛,张三打折,李四打折,王五也打折。
你今天折来我明天折,家家都打折,对消费者来说成了家常便饭,没意思透了。
于是,为追求销量而战的茶掌柜们,开启了新模式。
请茶农。
请茶农出镜,跟自己一起直播。
这种方式,一方面彰显自己的产品来自第一手货源,“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另一方面表示出自己的茶叶货真价实,不是因为品质不好才卖得便宜,望广大消费者踊跃购买。
说白了,这种行为就是为自己茶叶的品质在背书。
拿茶农来反衬自己的茶叶质优价廉。
但是,这种逻辑真的很奇怪。
只要是个满脸褶子的伊爸,就一定是茶农么?
只要是茶农,做的茶就一定是好茶么?
想起当年某宝卖铁观音的茶商,每家店铺都找个老男人跟自己站在一起,举着身份证,说,爸爸种茶我卖茶。
结果两个人从五官上完全找不到相似点。
差点就令消费者脑补出一幕滴血验亲的大戏。
《2》
最近看到的一个直播间,是这样玩“茶农”梗的。
找到一个类似老年人活动中心这样的场所,或者是某村里的祠堂。
总之就是里面一群老爷爷,呈无所事事状。
找一张桌子,把镜头架在桌子前面,把那些姿态各异的聊天老爷爷做为背景墙。
再找一个脸上褶子最多,头发最白的老爷爷,坐在桌面前面,面对镜头。
这时候就会来一个舌灿莲花的男主播或者女主播,平均语速快赶超光速的那种,一看就是菜市场门口摆摊卖过黄瓜白菜的那种。
这位主播手里端着几盘不知道哪里翻出来的,植物叶子,看上去像茶叶。
然后主播开始介绍,这位是一辈子制茶的刘师傅(或者是林师傅、王师傅、张师傅....)。
再指着手里端着的那筐茶叶,说,这就是张师傅用祖传的白茶加工手艺做出来的白牡丹。
镜头特写那筐绿白色的叶子,没看到几颗芽头,只觉得叶子蛮多,蛮绿,有点像没烘干的毛茶。
接着主播会问这位老爷爷,李师傅,这片茶园据说是您家祖传的茶园,您家这片茶园种了有多少年了呀?
王师傅用一口不标准但又能听得懂的土味普通话,笑着说,是我爷爷的爷爷活着的时候就种的,我也说不清多少年了。
还用那双长满皱纹的手配合着摆了摆,以示接地气与真实。
一般人看到这里就信了。
但从小看刑事案件长大的村姑陈,两眼不眨地紧盯着屏幕,终于在老爷爷的手上发现了问题。
那是一双老年人的手,确信无疑了,但这双手上的指甲,颜色是均匀的。这就不对了。
以这个年纪的老茶人而论,应该是采了一辈子茶,也做了一辈子茶,采茶做茶的人,专门采茶掐断茶梗的那三个手指头,拇指、食指、中指,指甲的颜色是褐色的,指头尖部的皮肤也是褐色的。
不是白灰色的。
那是长年采茶留下来的茶渍,是茶褐素氧化并深深沉淀入皮肤的结果。
那是经年累月深耕茶山,与茶树同老勋章。
任何一个采茶做茶的人手上都会有这种色素沉淀的印记。
不要跟我说这师傅只监督做茶,不采茶,所以手上没有颜色——如果具的是做了一辈子的茶,那么,在那些特殊的年代,谁家敢请人采茶?都是自己亲自上阵的。
找借口洗白之前,请多读一下历史。
《3》
还有一个茶农梗,是在老S他们的群里看到的。
他们群里时常互发一些提醒的消息,这个视频就是一个群成品发出来提醒大家的。
视频的主角是一男一女,角色的设定是夫妻。
他们站在一座山上,山的背后是林子。
但据老S说,这些树,根本就不是太姥山上会长的树。他还放大了其中一个部位指着那块石头说,这种花纹的石头我们山上没有。
视频开始不久,两夫妻就开始像朗诵一样说话。
齐声说,我们是太姥山上的茶农,这是我的老公,这是我的老婆。
那一刻李麻花大笑出声,仿佛看到简化版的“白云黑土”。
接着这对自称“太姥山茶农”的夫妻,说,自己家是自产自销的福鼎白茶,祖传的技法,请大家相信品质。
然后就开始端出一筐叶子,绿绿的,基本上没有白色——没有白毫,亦没有几颗芽头。
自称老婆的人说,这是她们家今年新做的荒野寿眉,采摘不易,在深山里,要走很远的路走两三小时才能采得到,产量很低,因为是自己做的,便宜卖,一斤只要300块。
看到这里的时候,李麻花的笑瞬间收了起来,她像见鬼一样看着我,问,这文案是你给她写的?
我怎么可能给她写文案,她这台词分明是从我写荒野白茶的文章里抄来的好吧。
网上免费抄走我文章,不注明出处,也不付版费的卖茶人,还少吗?
我们在争论版权的时候,老S在一边插话了,太姥山的荒野白茶,怎么可能一斤300,就算自己采自己做,也做不出来,摊晾不要钱啊,烘干不要钱啊,挑捡不要钱啊....她自己一个人能摊晾几百斤茶青,这怎么可能,我老婆加我老丈人加我侄子加两个工人,才摊得了几百斤青。
而且这一看就不是寿眉,连芽头都没几根。
老S一锤定音,假太姥山茶农无疑了。
既然人是假的,茶也不可能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太姥白茶,那就本人出镜就好了,何必还要请两个外地人来摆拍?都能想到拍视频卖茶了,还不敢出镜吗?请演员也是要花钱的好吧。
但是,老S他们群里的村民说,这个视频最近发得很疯,“卖得很好”。
大家都很生气。
确实,“太姥山”,“荒野茶”,“300块”,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就能创造一个惊天的销量了。
顶尖的茶便宜卖,再也没有这么好的销售噱头了。
越是好的东西,大众越喜欢看它被拉落神坛的样子。
就像小男生喜欢去拉小女生的辫子。
追求一种破坏的破碎感。
《4》
虽然,茶农卖茶的梗,已经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卖铁观音那帮人给玩坏了,但仍旧不耽误现如今卖小青柑,卖陈皮,卖做旧老白茶,卖黑茶的这帮人,把它捡起来,继续发挥余热。
招式并不在新,管用就好。
有时候,老的招式因为使用过的人太多,前人总结出的经验值更多,更具有可简单复制的特性。
普通人只要有心,一学就会。
聪明一点的,更可以无师自通,融会贯通,把一众精明的老茶客,拉落马下。
那么,如何防备这些层出不穷的招式呢?
不必防,防不胜防的。
如果实在是心动,捡最便宜的买一款,回来试喝一次,保证不会再上当了。
有的错误总会要犯一次,才会从此警醒。
谁年轻的时候没有爱过一两个人渣呢,只有真金白银地上过当,才会免疫。
感谢这些假茶农和他们的团队,你们的存在,丰富了我们呆板的生活,娱乐了我们程式化的生命。
老S终于有事干了。
他们在请相关部门出面,打击这些假太姥山茶农。
正如去年打击那些造谣福鼎白茶的人一样,还盛世太平一个海晏河清。
因为李鬼的存在,李逵才更招人喜欢。
想深一点,李鬼与李逵,其实是在互相成就。
不是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