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玉”堪称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最后的辉煌。乾隆皇帝御宇一甲子,身历五世,雅好博涉,学养精深,独具超凡的鉴藏眼光。他广蒐寰宇,汇萃千秋——自三代遗珍至西洋新器,无不纳于宫阙。于玉一道,他既深研古玉,更独揽和田美玉之菁华,亲定器样,召苏扬名匠,不惜工本以成诸多玉质珍宝。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美玉渊源
中国新疆所产之和田玉,质冠群玉,尤以羊脂白玉为贵,质温润而色莹泽,素有“昆山玉”之美称。自古对此多有赞誉,如《楚辞》言“采钟山之玉英”,《史记》亦载于阗“其山多玉石”。和田玉质具四大特质:质地缜密,光泽如脂,纯净无瑕,韧而能雕。因此也被儒家赋予“仁、智、勇”之德,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象征,历代宝之。

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廷平定准噶尔部及大小和卓之乱,新疆归入版图。自此和田玉料岁贡不绝,亦推动清代玉器艺术达至空前高潮。然昆仑采玉艰险异常,玉矿地处五千米雪线,每年仅夏三月可采,运石下山便需二三年之久。再跋涉万里抵京,人力物力耗资无数。正是这般来之不易的良玉,成就了中国玉器史上最后的辉煌——乾隆玉。
首席审计师
最爱玉图画
宋代以后,玉器中已有“画意玉器”一类,多取文人逸事或山水胜景为题。乾隆帝虽批评时俗玉风,却独赏此类玉作,并常加琢御题诗,称其“尚有雅趣可玩”,为“玉厄”中的清流,由此形成“玉图画”之风,并以宫廷画作为蓝本,制作多件大型玉山,如《秋山行旅》《南山积翠》与《大禹治水图》玉山等。

Lot 2194
清乾隆 白玉深山访友图笔筒
D 12.3 cm;H 12.5 cm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来源:
1.斯宾克,伦敦。
2.世德堂庄贵仑先生旧藏。
展览:香港美术馆,《中国玉雕》,香港,1983年,图录页284,图264。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白玉山水人物图笔筒,新00006897;张广文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商务印书馆,第205页。
清乾隆白玉深山访友图笔筒,采用深浅浮雕手法琢通景山水人物,展开俨然一卷山水手卷:高山巍峨,崖壁嶙峋,山间松柏挺立,远处瀑布自高山蜿蜒而下,汇入溪水淙淙。小石桥上,一童子负笈缓步前行。松桐映掩之间间,一老者倚松回望。画面描绘山行高士与随行书童途中小憩之景,亦或暗合唐代诗僧贾岛那首脍炙人口的《寻隐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整体意境幽远恬淡,属“画意玉器”精品。
仿古纠玉厄
乾隆玉器除了玉山子、玉插屏外,尤以仿青铜器和仿痕玉为代表。乾隆皇帝好古而精鉴,常以诗文评点时作,曾借“玉卮”之喻,慨叹良玉为俗工所误。为匡正时俗,重振古雅,敕令工匠以《西清古鉴》及清宫旧藏青铜器、古玉为范本治玉,所成器物既存玉质温润又得古器典雅。白玉雕苍龙教子洗即为此理念下的艺术结晶。


Lot 2191
清中期 白玉雕苍龙教子纹水
14.5×8×3.3 cm
估价:RMB 180,000-280,000
来源:赵从衍(1912-1999年)收藏,此后家族传承。
兼爱西番作
痕都斯坦玉器,亦称莫卧儿玉器,是伊斯兰玉器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产地涵盖北印度至巴基斯坦一带,玉材多取自新疆和阗玉与叶尔羌角闪石玉。
莫卧儿帝国时期痕都斯坦制作的玉器特点鲜明。一取自然瓜果造型,饰以莨苕、西番莲等植物纹样,花叶翻转,线条流畅;二则运用水磨技术,胎体莹薄如纸,纹饰透壁可见;三常嵌金银丝线与宝石,绚丽华美,光彩夺目。
中国对痕都斯坦玉器的认知,始于乾隆二十一年大小和卓进贡玉碗。乾隆帝对痕都斯坦玉器钟爱有加,屡赞其“痕都水磨工,精巧信难穷”,作诗咏叹多达五十余首。不仅多方搜集,更命宫廷玉工进行仿制。至乾隆二十九年,造办处工匠已能熟练摹制。并在十八世纪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纹样,形成兼具中西特色的新风格。


Lot 2192
清中期 白玉兽面纹洗
D 13.2 cm;H 4.8 cm
估价:RMB 200,000-300,000
来源:
1.程氏伉俪收藏。
2.伦敦拍卖会,1991年12月9日,编号57。
本次秋拍的白玉兽面纹洗,器壁透薄,纹饰透壁可见,集合中西工艺之长,堪称乾隆朝追仿古彝、仿痕都斯坦玉器的典范之作。
图意必吉祥
宋元以降,玉器纹饰尤重吉祥寓意,至明清已蔚然成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间以谐音、象形等手法,将美好愿望凝于玉上,如蝠桃相组,寓意“福寿双全”。此类图案虽偶含旧时观念,却更多寄托了对美满生活的朴素向往。



Lot 2193
清乾隆 白玉螭龙耳瓶
H 20.7 cm
估价:RMB 380,000-580,00
来源:
1.WalterN.Rothschild夫人(1896-1987)收藏。
2.1963年赠予布魯克林博物馆,布魯克林(馆藏编号63.6.55)。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款白玉双螭纹瓶,故00103583。
这件白玉蟠龙瓶,取材“骊龙护珠”与“带子上朝”。瓶身有一大一小两龙攀附,大龙盘踞瓶口,鳞须飘逸,昂首环顾;小龙自底仰望,独角初萌,憨稚可爱,旁有流云托举宝珠,意境生动。
另一件白玉英雄炉,以蟠龙为顶,象首为足,寓意“太平有象”;飞熊作耳,神鹰为饰,象征“英雄盖世”。整体造型庄重,意蕴祥瑞。



Lot 2195
清乾隆 白玉龙凤纹螭龙耳三足炉
21×16×12.3 cm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来源:
1.GladysvanHeukelom承产收藏。
2.纽约拍卖会1967年4月27日,编号37。
3.德安堂旧藏。
展览:故宮博物院永寿宫,2004年。
出版:《玉缘:德安堂藏玉》北京,2004年,编号107。
参阅: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青玉类例,录于《故宫玉器选萃》,台北,1969年,图版33;
2.张广文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商务印书馆,第72页;
3.鲍尔旧藏,录于《鲍尔藏中国玉器》,日内瓦,1976年,图版B65;
4.利国伟爵士收藏,售于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2日,编号14。
永远乾隆工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皆深嗜艺事,常亲诣造办处过问制作。在怡亲王允祥等精通艺术的官员督领下,所制器物工精料美,格调不俗。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乾隆工”,集历代技艺之大成,以精工细作、纹饰繁丽、用料考究、工艺复杂著称,融实用与装饰于一体,至今仍被视作中国工艺美术的巅峰。


其中“套料工艺”,以“小料大作”之法”,于方寸之间展乾坤气象。以白玉英雄炉为例,玉器中平素活(器皿类)的雕琢难度远高于比花活(动物、人物、山水类玉雕),居诸品种之最。其工艺极为苛刻,选料须无瑕无绺,造型须端庄典雅,仿古则须形神兼备。制作之难犹在掏膛和镟里膛——需将内膛掏得壁薄均匀、光洁平整,稍有不慎则器毁料损。此炉整体匀薄规整、螺口严合,尽显传统玉作中“惜料精工”的至高境界。而这件白玉蟠龙瓶,在雕刻中持玉雕“保大、保重、保色”之原则,雕琢龙身,以达尽形、绝色、显质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