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都跟我一样,总想着让孩子练本字帖,把字写得工整好看,以后不管是考试还是写字,都能更出众。可最近小编却发现,身边好几个家长都在吐槽:孩子天天趴在桌前练字,字没见好多少,反而总揉眼睛、说看不清远处,去检查才知道,近视度数都涨了!其实不是字帖本身“坑”孩子,而是咱们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孩子练字时总低头盯着字帖,眼睛的“调节力”早就累垮了。

为啥练字帖会让孩子眼睛“扛不住”?
· 孩子练字时,眼睛得一直盯着眼前的字帖,距离近不说,还得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咱们成年人盯屏幕久了都觉得眼睛酸,更别说孩子的眼睛还在发育,根本扛不住这种“高强度工作”。
· 眼睛里有负责“切换看远看近”的“小开关”,一直看近的字帖,这个“小开关”就一直紧绷着,时间长了就会累。不是眼睛先出了问题才累,而是累到一定程度,“小开关”就不好用了,慢慢的看远就模糊,最后才变成近视。
·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还会让孩子一次练一两个小时,中间不休息。这样一来,眼睛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调节力”只会越来越差,近视的风险自然就高了。
不是不让孩子练字,关键要护好“调节力”
· 练字本身是好事,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但咱们得给孩子找对方法,不能光盯着“字写得好不好”。比如把字帖放得稍微高一点,别让孩子埋着头写,这样眼睛和字帖的距离能拉开一些,没那么累。
· 小编建议大家定个“休息闹钟”,孩子每练20分钟字帖,就提醒他抬头看看远处,比如窗外的树、对面的楼,看个20秒就行。这样能让眼睛的“小开关”放松一下,不用一直紧绷。
简单“小动作”,帮孩子养出好“调节力”
· 除了练字时定时休息,平时也能让孩子做些简单的“眼睛操”。比如让孩子慢慢转眼球,先顺时针转5圈,再逆时针转5圈,动作慢一点,别太快。这个动作不用花太长时间,每天做个两三次,每次1分钟就行。
· 还有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远眺训练”。每天晚饭后,带孩子到阳台或者楼下,让他盯着远处一个固定的东西,比如路灯、广告牌,看30秒,然后闭上眼睛休息10秒,重复个5次。咱们在陪孩子做的时候,自己也能顺便放松眼睛,一举两得。
· 要跟大家说清楚,这些“小动作”不是说做了孩子就一定不近视,而是能帮孩子把“调节力”养得更好。就像咱们锻炼身体一样,经常练,身体才结实,眼睛也是一样,常做这些训练,才能扛住练字、看书带来的压力。
别等眼睛出问题才行动,日常练起来更管用
· 很多家长都是等孩子说“看不清”“眼睛疼”了,才想起关注眼睛,其实这时候“调节力”可能已经累得差不多了。不如从现在开始,把这些简单的训练融入日常,比如孩子写完作业、看完电视后,都能做几分钟,不用特意抽时间。
· 还有些家长觉得“这些小动作没用”,练不练都行。但小编想说,眼睛的“调节力”就像肌肉,不用就会变弱,越练才越灵活。有事没事让孩子做一做,就算不练字,也能帮孩子预防以后看书、用电子产品带来的眼睛问题。
·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调节训练得长期坚持。不能今天做了,明天忘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用的。可以跟孩子约定好,每天固定两个时间做,比如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慢慢养成习惯,孩子也不会觉得麻烦。
其实养孩子就像种小树苗,不光要让他长“本事”,比如写好字、学好习,更要护好他的“根基”,眼睛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根基”。小编觉得,与其等孩子近视了再去配眼镜、后悔,不如现在就花几分钟,陪孩子做些简单的“调节训练”。这些方法不难,也不费时间,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帮孩子把“调节力”养得棒棒的,既能写好字,又能拥有好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