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

《中华砚文化汇典》《砚种卷》之《歙砚》
作者:胡中泰
主导: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主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工作委员会
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
《歙砚》序
二十多年前,我与胡中泰先生共同主编《中国名砚鉴赏》一书,有幸得与胡先生相识,在编书过程中共同商讨,配合默契。杨伯达先生曾在该书序中说:“古砚鉴赏家与砚雕艺术家合作著书立说,诚属前所未闻而又行之有效的良方,值得提倡。是书使鉴评与工艺融于一体、美学与技法相结合,堪称砚艺术集锦,在书坛中独放异彩。”虽然该书尚有不足之处,杨先生的话亦多有鼓励之意,但该书确对砚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微薄贡献,而我与胡先生则成为至交砚友。
胡中泰先生是一位砚雕艺术家、鉴赏家,更是砚学与砚艺的研究者。他生长在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的婺源。婺源是书乡,也是砚乡,家乡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他,家乡的文化浸润了他,使他与歙砚结下不解之缘,而他又以丰厚的成果予以回报。胡中泰先生为人谦和,治学严谨,不张扬,不浮躁,默默耕耘,潜心研究。他的砚雕作品具有浓浓的书画味、金石味和文化气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曾在海内外发表专业论文《歙砚源考》《用砚·赏砚·刻砚》等数十篇,编著《中国石砚概况》《龙尾砚》《砚里砚外》等多部专业书籍,在砚坛和书画界都引起了人们关注,有较高的知名度及良好的口碑。
今天,《歙砚》的出版,是他对歙砚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读来更是收益良多。《歙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歙砚的由来、歙砚的发展、歙砚的特性、歙砚的制作技艺和歙砚的鉴赏、收藏等内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史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书中一些新的内容,令人注目。例如,对明代龙尾石有无开采的深入研究论断;对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龙尾石中庙前青、庙前红的具体产地,以实物研究、实地勘察而得以确定;歙砚的三要素、龙尾石的三大特征、砚的实用与欣赏、歙砚造型的分类、雕刻图案形式的分类、砚的雕刻手法和雕刻艺术的论述等等。这些无不令人信服和受益。
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在砚雕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胡中泰先生独特的见解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歙砚的辨别方面,其客观而准确的叙述,正是人们在鉴别和收藏歙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是胡中泰先生三十多年来对歙砚的感悟,也是此书的价值所在。书中收录的200余方历代歙砚和胡中泰先生的部分精心之作,展示出歙砚特有的材质美、纹理美和人工美,其中一些精品令人为之喝彩。天然美妙的砚石与人工巧妙的雕刻,无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思想,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该书的出版,对歙砚这一传统文化的弘扬光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乃砚林之盛事。
值此《歙砚》付梓之即,谨致祝贺!
天津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古砚研究、鉴赏家 蔡鸿茹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