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滇中大地草木萌发。在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的密林深处,一串串形如雀鸟的禾雀花悄然绽放,青白相间的花瓣垂挂藤蔓,远望如百鸟栖枝,近观似灵雀振翅。当地彝族群众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吃花季”,将山野间的春日馈赠化作餐桌上的时令美味。
中午时分,洛河乡妇女白翠玲与姐妹白会芬、高僡伽挎着竹篓走进山林。密林里,几棵树间垂落着一片花的“瀑布”,穿行其间,阳光穿透花瓣,在地面投下斑驳的“雀影”。“这是禾雀花,我们又叫它‘老鸹花’,春风吹到处,这种花就从山顶到山脚顺序开放,花期有1个月左右,可持续到清明前后。”白翠玲说。
说罢,她们熟练地戴上口罩、帽子,熟稔地拨开藤蔓,指尖轻巧地采摘禾雀花的花苞。“这种花含致痒绒毛,还会散发特殊气味,闻了会头晕,所以采摘时要戴上帽子和口罩。瞧,这花萼像不像乌鸦的嘴?”白翠玲笑着说,“老鸹”即乌鸦,而禾雀花弯曲的花蕊恰似鸟喙,这一形象化的命名。
背篓渐满,三姐妹哼着山歌踏上归途。下午时分,高僡伽家的饭店里,食客已经在此等待。灶台上的禾雀花放入沸腾的水中,煮十分钟左右,漂洗干净后摘去花蕊和花托,留下花瓣入菜。“煮老鸹花,不能用铁锅,水一定是要沸腾的,否则煮出来的花是黑色的。”白翠玲说出了煮老鸹花的秘诀所在。
禾雀花会因为搭配食材的不同,而激发多种独特口感,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体会这种独特口感。韭菜炒禾雀花是招牌菜——翠绿的韭菜与紫白花瓣在热油中翻滚,鲜辣中透着回甘;禾雀花蚕豆鸡汤则讲究火候,文火慢炖后,花瓣的柔嫩与蚕豆的粉糯交融,汤色清亮如春水。
据了解,“以花入馔”的习俗在洛河乡由来已久,从立春吃到深秋,山里的花能做出十几道菜,旧时人们以野花度荒,如今更发展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白翠玲三姐妹在洛河乡上都经营着自己的饭馆,每到花开时节,她们就相约去采花。紫色的哨子花、黄色的千里观、白色的密蒙花、绿色的桑葚花……很多山里的花,都会成为她们制作美味的食材。“从立春吃到深秋,山里的花能做出十几道菜。”白翠玲说。
“城里人周末到洛河踏青,之后便专程来吃花。”三姐妹经营的饭馆,既是竞争对手,更是手艺传承的伙伴。经过凉拌、热炒、炖汤等做成的花馔,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尝鲜。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上一篇:美好生活在云南|一箸禾雀满口春!玉溪洛河:藏在藤蔓间的春日野味 美好生活在云南第一期 美好生活在云南寻宝
下一篇:探徐汇|国色天香霸屏!漕溪牡丹节开幕,神仙玩法4月必冲! 探徐汇|国色天香霸屏!漕溪牡丹节开幕,神仙玩法4月必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