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拍品鉴赏为影像拍品,我们将聚焦于约瑟夫·寇德卡、布鲁诺·巴贝与让·卢·西弗三位大师创作光谱中那些深邃却相对低调的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被镜头凝固的时光深处,在静谧的画面间,读懂每一处细节中暗涌的情感温度,体会岁月无声处悄然跃动的永恒诗意。
// 约瑟夫·寇德卡·作品 //

作品正面

作品背面
作品名称:理想伙伴——人与动物的关系
拍摄年代:约 1976 年
媒材 :哑面明胶银盐(双面重磅相纸)
技法:新闻档案印样
尺寸:24.5 × 16 cm
背注:蓝色油印说明
背面蓝字说明:
《理想伙伴》——人与动物的关系。4月13日 发行号33-63。
人类与家养动物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有时甚至比人与人之间更为温暖。我们无法知道动物在想什么,于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它们身上。据说动物像人类一样有情感,但这真的是事实吗?狗是最古老的家养动物,在家庭中既是伙伴也是同伴,甚至在最佳意义上扮演“仆人”角色。德国动物行为学者伊布尔-伊贝斯费尔特教授说:“狗在出生后第四至第六周会经历关键发育期。在此期间,它们会与同龄犬只或以人类为替代对象建立紧密的社会纽带;无论是被惩罚、得到良好喂养,还是受到冷漠对待,这一规律均适用。”
该系列照片由约瑟夫·寇德卡摄制,以《理想伙伴》为题发表于《明镜》(STERN)杂志。摄影:约瑟夫·寇德卡 / Magnum Photos。法国巴黎奥古斯坦大街20号,75006邮区。
7.(57-76/160)德国嘉年华,一场尽情装扮与狂欢的时刻;那只与主人服装相配的小狗仿佛取代了心理医生,以确保其女主人不会变得更加神经质。
作品介绍:
此张新闻档案印样摄于1970 年代中期德国嘉年华,捕捉一只身着花背心的小狗与人群并行的幽默瞬间。作品隶属《理想伙伴》专题,于 1983 年发表在《明镜》杂志。背面附蓝字说明与编辑批注,既具影像魅力亦具文献价值。
//布鲁诺·巴贝·作品 //

作品正面

作品背面
作品名称:泰国清迈
拍摄年代:约1992年
媒材:明胶银盐(RC 相纸)
技法:新闻档案印样
尺寸:20× 25 cm
手写题识:按原尺寸排版,裁去黑边
背面铅笔编号:“ZTHAI16 / WK4601”,日期戳 “15 MAY 1992”
作品介绍:
本幅摄于泰国清迈近郊河谷,俯瞰水道与竹桩交织成几何网格;渔夫与孩童牵舟而行,人与自然相映成趣。顶部手写指令“按原尺寸排版,裁去黑边”保留了报社编辑流程痕迹,为研究玛格南暗房与新闻出版工作方式提供珍贵实物。
//让·卢·西弗·作品 //

作品名称:斜卧的女人
拍摄年代:1992年
印制方式:光刻凹版印制
尺寸:32 × 24 cm
签名:下边缘留白处以铅笔签名
状态:纸张平整微卷,边缘轻微淀粉痕迹及自然泛黄,无裂痕或虫蛀,整体极佳
作品介绍:
本作《斜卧的女人》摄于约1980年,选自西弗标志性的“光与影”系列。艺术家通过光刻凹版技法,将从百叶窗斜射的光带转化为细腻的网点,巧妙勾勒女性躯体曲线与肌理。
// 约瑟夫·寇德卡个人简介 //

约瑟夫·寇德卡(1938 -)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师之一。1968 年,他以镜头记录“布拉格之春”被苏军镇压的历史瞬间;1970 年流亡法国,并于 1971 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代表作包括《吉普赛人》《流亡者》和《混沌》,以及晚年的全景系列《墙》。寇德卡曾获哈苏国际摄影奖(1992)、ICP 无限奖(2004)等殊荣,其作品被 MoMA、泰特等机构收藏。他以游牧式生活和强烈的黑白视觉语言著称,被誉为“流浪诗人”。
// 布鲁诺·巴贝个人简介 //

布鲁诺·巴贝(1941 – 2020)生于摩洛哥贝雷希德,1964 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1968 年成为正式成员,1992–1995 年任玛格南全球主席。他以跨五大洲的新闻与人文影像著称,曾报道巴黎 1968、尼日利亚内战、中东及东南亚冲突等重大历史现场,并出版三十余本摄影集;自 1973 年首次随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起,至 2018 年间多次深入北京、上海、四川、新疆、香港等地拍摄,并于 2019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回顾展《色彩中国》。其作品被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 让·卢·西弗个人简介 //

让·卢·西弗 (Jean-Loup Sieff) 是二十世纪法国杰出的人像与时尚摄影师,以大胆取景与高反差黑白影像著称。他出生于巴黎,曾任《Vogue》《Harper’s Bazaar》《Elle》等顶级时尚刊物特约摄影师。西弗尤擅长运用光与影塑造人体与服饰的雕塑美感,其作品多次在巴黎、纽约、东京等地举办回顾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