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件大型白玉山子《观音山》从和田工美诞生,旋即被港澳富豪重金收购,作为镇邪之物珍藏。这一事件,在界内引起了热议。近三十年过去了,和田工美的作品在收藏市场上的热度依旧有增无减,甚至出现了一器难求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魅力让富豪们对和田工美的玉器趋之若鹜?

玉料价值:从源头把控的品质保证
如果说匠心是玉器的灵魂,那么顶级玉料便是承载灵魂的躯体。作为新中国最早专营和田玉的机构,和田工美近七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优质玉料资源,这其中包括声名赫赫的于田“95料”。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矿藏,已成为难以复制的宝贵财富。和田工美始终坚持“好玉出精品”的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作品的收藏价值。

这份对品质的执着并非始于今日,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田工美对玉料的甄选便已确立了极高的门槛。当时的特级籽料标准明确为:无瑕、无僵、无棉、无绺裂,白度、润度、细腻度均需达到上乘,单体重量更要求在3公斤以上。“我们坚持从源头上把控品质,”和田工美董事长程建中先生强调,“每一块原料都经过严格筛选,只有符合标准的优质玉料才能进入创作、销售环节。”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确保了每一件出品的玉器都拥有纯正的血统与无懈可击的品质保证,能够经得起时间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也才能得以代代相传。
工艺价值: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一件传世之作的诞生,绝非简单的雕刻与打磨。和田工美将每一件作品都视为一次艺术的再创造。
首先,是“因材施艺”的智慧。拥有顶级原料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其绽放光彩更是关键。和田工美注重根据每块玉料独特的质地、颜色、纹理与形态,为其“量身定制”最合适的创作方案。这种尊重自然造化的理念,使得原料的天然之美与工匠的艺术创造完美融合,最终成就了众多荣获“天工奖”、“百花奖”等国家级大奖的传奇作品。

再者,是从“纸上画”到“心中魂”。一件优秀的作品必须是鲜活的,那前提就是要深入理解平面画作,将静态的图案转化为动态的、有生命力的“心中之魂”。比如在创作《手鼓舞》时,和田工美就专门邀请文工团演员现场表演,让玉雕师们沉浸式观察男子击鼓时的阳刚力度,女子旋转时眉宇间的神采、手指的柔韧、裙摆与发辫的飘逸轨迹。最终实现了对人物刻画从“形似”到“神似”的飞跃。这正是工美人 “以心琢玉”的匠心体现,玉雕师们让冰冷的玉石承载了炙热的情感。

最后,就是巧夺天工的精准实现。和田工美的出品能在细微处见真章,任何一处细节都经得起考验。比如《手鼓舞》的拼接工艺就堪称一绝。工匠们巧妙地借用人物衣物的纹路,如腰带、裙裾的皱褶,作为天然的分界线,将雕刻好的玉片天衣无缝地拼接起来。这正是工美人的严谨,匠人们将对完美的追求注入每一道工序的处理,确保作品在任何细节上都经得起最苛刻的审视。
这就是和田工美的出品为何与众不同。这种“慢工出细活”并非效率低下,而是一种深度的价值选择:拒绝粗制滥造,追求可以世代珍藏的永恒之美。
文化价值:以玉载道在传承中创新
和田工美有着深植于国家层面的“文化背书”,也是少数能将艺术创作融入国家叙事的企业。这使得出品的每一件作品,都天然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记忆与民族荣誉。
和田工美的玉器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华玉文化的载体。和田工美人以玉载道,让每一件作品所蕴含的吉祥寓意,都超越了单纯的装饰功能,成为承载民族情感、东方哲思与审美趣味的艺术表达。
和田工美出品的每一件玉器,都是对“唯美、唯精、唯艺”的当代诠释。正是这份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让作品既能经受国家级奖项的严格审视,也能在艺术探索中引领风尚。它们既保留了和田玉温润内敛的古典气质,又在造型、题材和意境上与现代审美对话,为传统玉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当代玉文化的美学典范。
真正的奢华,在于精神的丰盈与文明的传承;真正的收藏,是选择那些能与心灵对话、与时代共鸣、能代代相传的艺术杰作。
和田工美,以玉为媒,静候懂玉爱玉的您,共续东方雅艺的传世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