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0日“诗愈力”心理疗愈诗画互动展的开幕式上,海上画坛名家乐震文先生作了发自肺腑的分享。他没有拘泥于常规的祝贺与展望,而是坦诚地回溯了自己近60年的艺术心路,句句皆是返璞归真的智慧。以下为致辞全文,邀您一同感受这份超越技巧、直抵本心的艺术思考。

今天来了很多诗人,也有些画家。我今年正好70岁,说说自己的心路历程。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对世界最初的理解就是他看到的图像,所以最原始的、最纯真的就是小孩子眼中的图像。长大后喜欢画画,看到别人画得这么好,用了这么多技法、各种绘画门类,于是也去接触了一下。结果就进入了一个无声的圈套——在学技术的范围里,虽然学到了很多技巧,同时也被它框住。
现在我才明白,齐白石先生、朱屺瞻先生画到最后,就是把以前学到的东西扔掉。我觉得这个行为像诗一样,很有意思。当然,这也是一个人生的历程:必须有原始的观察方法,也要有用技术去观察和表现的方法,但最后要把这些方法拿掉,成为你自己的方法。我们画画的人就喜欢做这样的事,尤其我现在特别喜欢放空自己。

刚刚听三位女士做疗愈的过程,我有时闭上眼睛,就像进入了一个宇宙空间。我最近发现,放空自己是最要紧的。只有放空自己,艺术作品才会产生灵魂。但放空自己很难,大家信不信,你可以试试,用30分钟把所有的意念全部扔在脑后,什么都不想——我知道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我现在用一种方法去做:每天早上跑步,大概12000步左右,跑8000步,走5000步。我就去数数,跑8000多步,就数到8000。后来我认识一位疗愈师,他说:“你很厉害,能一下子数到8000很难。一边跑一边看风景,肯定会被风景带走。如果你能坚持自己的意念,很难。”所以我慢慢体会到,可能上了年纪,很多东西都不要了,尽量减轻身上的负担,把以前学的东西慢慢扔掉,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慢慢体现出来。
空中舞 乐震文 1996
这个展览我非常赞赏羽菡、千夜这么厉害的计划,也离不开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领导的支持。像这样的展览我还从来没见过。赵老师还没上去看过,我刚上去看了一下,上面也很有意思——还没进去,二十几首诗在墙上,要用手摸,我觉得这就不一样,从来没有一个展览这样做过。策展方跟我说,提供的作品不要太具象。好在90年代我画过一张白鹭,我喜欢画白鹭,写实的画了很多。我突发奇想,画了一群不写实的、在那里飞舞的白鹭,正好也比较切合这个主题。
我要谢谢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还有羽菡女士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有这么多感触。虽然今天下午我来不到两小时,但感触蛮深的。
诗歌盲文墙
其实我最近还在做一件事:玉佛寺里有个文教基金,专门扶持智障儿童。他们问我怎么开发智障儿童的心理,我说让他们画画、捏泥塑。半年下来,那些孩子画得非常好,他们没有任何概念,完全凭自己的想法、突发奇想在做艺术。我觉得如果有智障儿童参与这个展览,那就更有意思;如果有一组他们的作品,会非常非常棒。
今天展览场地不算大,我倒觉得以后可以做到更大的场地,让所有的展览学学这个展览的做法。谢谢,我就说这些。

展览现场

言辞的热忱,尚在耳畔回响;而色彩的诗境,已悄然在眼前铺陈。
当开幕的掌声渐渐归于平静,正是我们沉下心来,步入内心世界的时刻。现在,请随我们一同走进本次展览的“心画”展区——
色彩的诗境与心灵的映照
这里汇集了30余件以蓝色为主调的艺术作品,共同构建出一个宁静而深邃的视觉诗境。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由艺术家、诗人与作家共同谱写的“心灵共创”。
我们相信,在这里,你能找到与自己心灵映照的那片“蓝色诗境”。








值此金秋,2025“诗愈力”心理疗愈诗画互动展正式启幕。展览呼应“世界精神卫生日”,以诗与艺共织一场心灵仪式,引领参与者步入一片温暖而深邃的感知之海。
诗歌是凝练的情感语言,具有抚慰与连接人心的力量。展场化身为可游可居的心灵栖所——
“心源·诗迹”记录诗歌的诞生,隐喻创作与情绪的修正与接纳过程;“诗歌药局”开出一剂剂语言的良方;“诗歌盲文墙”以触觉阅读打破视觉依赖,倡导“闭上眼,打开心”的内在感知方式。
展览汇聚了艺术家、诗人与作家的灵魂共契。30余件以蓝色为基调的作品,在色彩的秩序中低徊吟唱,共筑诗意场域。这抹蓝,是“诗愈力”精神的视觉隐喻——心灵如天空,情绪如流云。云来云去,天空始终自在。蓝是那背景般的澄明,不驱散云彩,却承载所有漂泊的形状。
愿这方天地,成为你与自我真诚对话的静所。诚邀您前来观看、聆听、触摸,重返内心那片辽阔的蓝。
策展人:千夜

指导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
协办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
策展人:千夜
展览执行:羽菡 千夜
艺术总监:郑云
艺术统筹:苏丽珍
时间:2025年9月30日—10月20日
地址: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二楼品艺廊(锦绣路27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