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文旅中国)
走进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新地沟河畔西侧临崖的一排农家小院前,四五户人家门外架起来的写生画架格外显眼;深入小分子村的田间地头,林间溪畔,时不时一两个艺术家废寝忘食地创作……
“十一”期间,坐落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天山山脉北坡上的伴山公路异常美丽,领略美景的自驾游客们络绎不绝,进一步带热了伴山公路必经之地小分子村的乡村旅游。与此同时,来自乌鲁木齐等地艺术家们也不忍放弃这美丽的秋景,争相赴小分子村采风创作自己的佳作。

十一期间“画家村”迎来写生热
10月2日,当记者抵达小分子村时,乌鲁木齐的艺术家罗慧琴正在河谷里写生。“我觉得这里的景美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乡土气息浓郁,这是我们画家所要表现的,我要用我的画笔来记录下来,映射当代农村文化。”罗慧琴说。
说起小分子村里的写生热,资料记录,2014年,乌鲁木齐艺术家夫妇刘燕虹、吴巍华路过小分子村写生创作,两位艺术家的画作一出,业界都知道了小分子村。2016年,新地乡党委、政府以“新疆首个画家村”为目标,编制《小分子村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两心两带多区”空间布局,以文化艺术中心和入口服务中心为核心,串联伴山公路景观带、河谷景观带,布局艺术创作、农业观光、康养旅居等功能区;配套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对农家乐、民宿等给予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建设。
为抢夺新机遇,村民张红家率先利用自家的农家大院,从2016年开始经营起农家乐,并扩建了住宿区,定名为“画家一号”,寓意她家是村里的第一家画家接待点,最初以“60元/间/晚含三餐”的价格对外营业,一时间成为艺术家创作基地,需要提前预定才能有房间。“现在村里的民宿越来越多,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我也不得不多次进行改造,提升服务质量和环境是必须的。”张红表示。
为了打造画家村,新地乡党委、政府主动与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引30余名画家入驻小分子村,依托村里的民宿推出了写生服务。其中,位于伴山公路旁的小分子村龙台客栈,自2016年开始经营农家乐。借助交通便利,老板李玉萍也建起了民宿,如今逐步扩建到了11间套房。“这几年每年都有各院校的学生过来写生创作,除了团体的,还有很多艺术家和我们保持联系,我们都给优惠价,保证做好一日三餐,去年一年收入超过16万元。”

学生在小分子村体验研学活动
2023年,来自吉木萨尔县做个体经营的刘永奇租用了新地沟临崖的第一家农家大院,将村里的网红打卡点羊圈酒吧以及民宿一同整合,打造成了悠然山庄,改造出19间民宿套房,可同时接待50余人。“2024年一年下来,接待了超过2000多位住宿的客人,年收入20余万元,做这个比我以前干个体强多了。”刘永奇说。
截至目前,小分子村已建成1个油画生态庄园,25家民宿、农家乐,整建44户院落,吸引油画、国画、雕塑等领域艺术家建成20余间“民族融合工作室”,建成小分子美术馆、大蒜文化科普馆、画廊步道等标志性建筑,实现乡村风貌艺术化改造。
“如今,‘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现象已经在小分子村落地生根。每个工作室都各具特色,如维吾尔族艺术家现场创作艾德莱斯纹样油画,汉族雕塑家融入哈萨克族图腾元素,既有突出的个性,也有文化的融合,已经形成‘一户一馆一故事’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新地乡小分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驰说。
(魏微 摄影)
责编:罗群(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