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自然景物审美鉴赏类作文复习资料
一、主题概述
1.1 中考命题趋势
自然景物类作文在中考中呈现三大特点:
• 哲理化倾向:要求从自然现象中提炼人生感悟(如昙花绽放引发对"瞬间与永恒"的思考)
• 微观视角:通过具体景物(如一株吊兰、一角后院)展现宏大主题
• 情景交融:强调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有机统一,避免单纯写景
1.2 自然类作文与其他类型对比

二、写作角度分类指导
2.1 时令季节:时间流转中的自然之美
核心技法:
• 四季特征聚焦法:每季节选取1-2个代表性景物(春:迎春花与青草味;夏:萤火虫与井水西瓜;秋:柿子与落叶;冬:雪人与棉袄)
• 时空交错描写: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变化对比(如外婆后院的四季轮回)
• 感官体验叠加:视觉(色彩)+听觉(虫鸣)+嗅觉(花香)+触觉(雪的冰凉)+味觉(柿子甜腻)
2.2 植物生长:生命过程的哲理启示
创新角度:
• 生长阶段描写:完整记录植物从培育到开花的过程(吊兰:水养生根→移栽入盆→叶片舒展→花苞绽放)
• 挫折与成长:通过植物生长中的问题(如烂根)隐喻人生困境
• 观察者心理变化:从"急于求成"到"静待花开"的态度转变(如吊兰种植中的心态调整)
高分模板:
1. 引入植物:交代植物来源与初始状态(如"低价淘来的病弱吊兰")
2. 培育过程:具体行动+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分阶段描写)
3. 转折发现:植物的细微变化引发的心理触动
4. 绽放时刻:详细描写绽放景象(多感官结合)
5. 哲理提炼:从生长过程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2.3 微观自然:瞬间景象的永恒意义
写作要点:
• 慢镜头描写:将瞬间拉长为过程(昙花绽放:"内层花瓣徐徐向外舒展,全株颤动")
• 象征意义挖掘:从自然现象提炼精神价值("刹那间的绽放需要长时间的积蓄")
• 情感共鸣设计: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谁能知道她为了这一瞬间的绽放积蓄了多少日夜?")
避坑指南:
• 避免景物堆砌:不要罗列多种自然现象却不深入(如同时写昙花、后院、吊兰却蜻蜓点水)
• 防止哲理脱节:景物描写与哲理感悟需有逻辑关联(昙花"短暂而灿烂"自然引出"生命价值")
• 杜绝科学说明:自然类作文侧重审美与感悟,非植物学报告(少用专业术语)
三、写景高级技巧
3.1 五感融合写景法

3.2 动静结合技巧
• 静态描写:环境背景("秋色如水,月光分外明亮")
• 动态捕捉:关键动作(昙花"徐徐向外舒展"的过程)
• 动静对比:"沉睡的昙花"与"绽放的颤动"形成张力
3.3 象征意义多层挖掘
1. 景物本身特征:昙花夜间绽放、花期短暂
2. 相似人生体验:为目标默默积蓄力量的过程
3. 普遍哲理提炼:"生命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绽放的光彩"
四、
4.1 创新亮点
1. 《刹那间的永恒》:将瞬间美转化为永恒价值的哲学思考
2. 《外婆家的后院》:用空间固定、时间变化的方式组织材料
3. 《第一次体验这种快乐》:通过失败经历(烂根)深化主题,更具真实感
五、复习与写作实践
5.1 自然景物类型适配测试
(帮助学生快速定位适合自己的写作素材)
• 适合写时令季节:对季节变化敏感,有固定场所的四季记忆
• 适合写植物生长:有种植经验或长期观察某种植物的经历
• 适合写微观自然:善于捕捉瞬间景象(如日出、雨后、花开)
5.2 课后练习提纲模板
题目:《__的启示》(补充自然景物,如"墙角的小草""雨后的蛛网")
结构:
1. 开头:景物特写引入(如"窗台上那盆吊兰又长出了新的气根")
2. 中间:
◦ 景物描写:细节特征+生长/变化过程(运用五感法)
◦ 关联事件:与该景物相关的个人经历(如照顾过程中的小挫折)
◦ 观察感悟:景物特征引发的人生联想(如"吊兰的气根在空中探索的样子像极了求知的我们")
3. 结尾:哲理升华+情感呼应(如"原来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补充内容】自然主题作文黄金结构公式:
景象描写(15%)+ 个人互动(25%)+ 细节深化(30%)+ 感悟升华(30%)
自然景物写作禁忌:
• 避免使用科学说明文语言
• 不要过度抒情而缺乏具体描写(空喊"大自然真美啊")
• 避免多个景物平均用力却没有重点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