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看到美国连番制裁山东炼厂的消息,真有点懵。前阵子是鲁清石化,这又盯上胜星化工,连带 19 家关联实体和油轮一起拉黑,理由全是买了伊朗原油。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是冲着大型国企来的,毕竟能源博弈嘛,总觉得得是巨头级别的对抗。后来才搞明白,人家专门盯着山东那些 "茶壶炼油厂" 下手,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
你别说,这些被叫做 "茶壶" 的独立炼厂,看着不起眼,能量真不小。有数据说去年中国每天从伊朗买的原油里,八成以上都被它们消化了。鲁清石化光一次就买了几百万桶,值好几亿美元,胜星化工更夸张,花了十多亿。美国那边看得门儿清,直接说这些炼厂是伊朗政权的 "经济生命线",这话虽然难听,但确实点到了要害。
最有意思的是运输那些油的船,全是所谓的 "影子船队"。有两艘船我还记得名字,MEHLE 和 KOHANA,说是之前就因为帮伊朗运油被盯上了,一艘跟胡塞武装的人有关,另一艘单趟就运了上亿的油过来。美国借着这些由头下手,表面是制裁 "违规交易",实际上就是要掐断伊朗的石油出口。
可为啥非得跟这些地方炼厂过不去?我琢磨了好几天。大型国企采购渠道多,真断了伊朗油影响也有限,但这些茶壶炼厂不一样,它们灵活得很,专挑性价比高的油买,伊朗原油就是它们的命根子。而且山东这些炼厂加起来产能占了全国一成多,把它们拿捏住,等于间接打乱了咱们的能源供应链。
现在这些炼厂日子是真不好过。有业内人说,山东都快三成炼厂停了或者减产了。以前买伊朗油成本低,现在被迫转去买中东或者西非的,每桶得多花一两美元,炼一吨油利润少了好几百。更头疼的是美元结算断了,信用证也开不了,国际生意基本没法做,搞不好就得停工。
外交部那话说得挺硬气,反对 "长臂管辖",要维护企业权益。但说实话,企业实际的难处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转向俄罗斯或者非洲的原油,渠道得重新建,运输成本也上去了,这中间的阵痛少不了。
我总觉得这事没表面那么简单。美国一边想把伊朗石油出口归零,一边又想拿捏咱们的能源成本,等于一石二鸟。那些看着零散的茶壶炼厂,其实是中伊能源合作里最关键的一环,打它们比打国企疼多了。你们说这招是不是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