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纪念董其昌诞辰470周年,“构筑南宗——董其昌艺术研究特展”在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揭幕。本次展览依托上海博物馆、松江区博物馆、程十发艺术馆三馆珍藏,汇集元、明、清三代珍贵文物,系统梳理以董其昌为核心的“南宗”绘画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揭示他对中国画史发展的划时代影响。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巨大而深远。他提出的“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这句话在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将中国绘画艺术风格构摹成史,终结了一个时代,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体系,“南北宗”论,重新构建了中国绘画的表达体系与历史框架,强调笔墨形式与画家个性,推动绘画从“再现自然”转向“表现形式”,早于西方近三百年做出了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探索。
本次展览呈现了“南宗”艺术脉络中众多重要艺术家作品,包括“元四家”之一倪瓒、“南北宗”论先行者莫是龙、一代宗师董其昌、“南北宗”论建构者陈继儒,“四王”之一王翚等大师真迹,以及李绍箕、顾懿德、董孝初、陈廉、珂雪、陈梦莲、蒋蔼等松江画派画家力作。徜徉展厅,观众不仅能一览文人画自元至清的演变历程,还可深入感受到松江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
展陈分为“南宗使命”“重塑画史”“新纪元”“以明去处”四大主题板块和“鉴藏重塑”“笔墨新生”“再造传统”“南与北,禅与画”“走向现代”五个小板块,系统展示了董其昌如何通过鉴藏、创作与理论建构,完成对文人画传统的总结与革新,并开辟了其后四百余年中国画的发展道路。
这不仅是一场珍贵书画的呈现,也是历史、文化、艺术的科普。本次展览将重点展品的品读赏析内容,升级为“名画解密”模式,如同侦探探案,剖析董其昌每一笔背后的所思所想,将画作的历史故事、理论创新、创作技巧等一一呈现,为观众建立一个立体的绘画模型。
在“南宗”历史展示方面,展览设有“南宗”谱系表,为每个时期的每位画家配以代表作图片。观众可以浏览从唐代到明末的历代名画,直观地感受中国绘画的演变。
在绘画知识科普方面,展厅设有“山的形状——南宗的‘笔墨’演变”科普墙,截取唐代王维、五代至宋初巨然、明代董其昌的画作,说明中国绘画的“笔墨”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变化的。
展览还有“隐藏彩蛋”——运用多媒体和知识图谱、场景营造等多种展陈手段,立体、生动讲述“构筑南宗”的艺术历程与实践,观众可以穿越历史,在“实景”的南宗山水前打卡拍照,也能在多媒体屏中一窥裸眼3D的董其昌画作。
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突出松江元素与历史情景,展示了松江画派的群体贡献,借此可以一窥莫是龙、陈继儒等与董其昌共同推动“南北宗”理论的形成与实践,松江画派众多名家名作也悉数亮相。
文汇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将持续至12月22日。推动松江书画艺术活态传承,打造全民共享的“江南书画艺术会客厅”,展览期间,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将策划组织展览导赏、座谈研讨、书画培训、互动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特别是围绕青少年美育,博物馆将进一步深化“社会大美育”品牌,深入开展“百课百展”系列活动,使“书画之城”深深植根于青少年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不断增强其审美素养,为松江“四个区”建设和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书画艺术来说,构建一个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体系尤为重要。本次展览正是这样一次创新实践,特别是把董其昌所处的历史与我们的当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知识体系,既中国又现代,展示出了中华文明更新的过程与结果。步入展厅,观众踏入“南宗”历史的长河,触摸文化的脉搏,感受中国艺术的生生不息。